“现在是15日21:30,赶紧打开你那散架了的电脑,还有两个半小时就截稿了,有没有信心逆袭?”
“有。”
“好,得奖请你吃冰棍。”
“粗俗!!写作是我的兴趣,不要拿物质的东西来诱惑我的初心。对了,问你件事。”
“说。”
“得奖可以请我吃两支冰棍吗”
“……”
翻阅了下,其实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兴趣没有高下之分的,有80%以上的文章以游戏和看书作为论点。作为特立独行的空心菜,你们又把我推到最难辨的一方(请允许我假装掉两滴泪)。
我是空心菜,我为少数的代言:兴趣真的有高下之分!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兴趣完全是个人行为,可是当我们细细思考,兴趣产生于社会或者说群体。
当我们还是猴子的时候,有的猴子喜欢用贝壳串起来,装饰自己,于是有更多的猴子模仿。那时候或许还不能成为“兴趣”。当有人类文明后,我们创造了“兴趣”二字,有人喜欢看书,有人喜欢游戏,有人喜欢运动、政治等等各方各面。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探讨,那就是兴趣怎么来的?不是我们凭空发明了两个字,而是社会有了价值判断,倾向什么会让你有快感、获得关注、有谈资你才会关注什么,不是吗?
有人说我就是我自己,喜欢什么是我内心的冲动,兴趣是真正让你心跳加快的事情,与社会的价值判断无关。其实我们的价值观在出生之后,就已经被社会影响了,所以你说的兴趣又怎么可能不是社会价值取向影响的呢?
所以兴趣的产生来自于社会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的功能是让我们知道优劣、好坏、美丑…兴趣又怎么会没有高下之别呢?
你说你喜欢美女,给你个妖艳的Lady boy你敢睡吗?在唐朝,今天的大长腿能火吗,能反手摸肚脐的都在冷宫待着呢;你说你喜欢运动,奥林匹克的口号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可是你只能在小学生组跑第一。所以兴趣需要被认可,就需要价值尺度来衡量,同样都是兴趣却产生的结果不同,还不是因为兴趣有高下之分吗?(你会说我们说兴趣,结果构不成论据。后一句漏洞下面来填)
我们讲了兴趣的产生,讲到更多的是社会价值判起到作用。有人会说,老子能胜天,以前不喜欢研究毛毛虫(好瘆人...),现在强迫自己也能让自己产生兴趣,所以人能决定兴趣!
亲,我举双手赞成,人能决定兴趣,但是话还没有说完,是人能决定兴趣的强烈程度!(推土机已到位,填坑开始)
A说:我喜欢写文字,想上简书首页。B说:我喜欢写文字,想做自媒体,粉丝100W+。我们都知道后者比前者难度更大,更难实现,所以最终到达的层次也就不一样。同样都是兴趣,追求的意义之差、结果的高下,决定了兴趣的高下之分。
所以说为什么同样是喜欢自由,马丁·路德·金能抗议歧视黑人,发起运动,而很多人却在抗议人民日报,为什么不让我玩王者荣耀。兴趣的高下之分能够决定我们付出多少努力,进而能够决定我们人生的高下!所以,同样喜欢篮球,世界上却只有一个科比,不只有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努力。
所以,兴趣终究是文明的产物,所以其倾向主观性,我们对兴趣有主观判断在先,然后考虑这样的兴趣值得花多大努力。兴趣是不能离开人空谈的,正因为个人对兴趣有了高下的判断,所以我们投入才会有差别。所以从原因和结果上看,都是有高下的。
我想这样文章就完了吧,不行,我又想起我的两根冰棍了,所以再来几句缓缓……
我们都承认人的多元性、世界的多元性、价值的多元性,每个人也都有不一样兴趣,可是我们都说的太多,做的太少。你说你喜欢写文章,你有多少积累,你又输出了多少?你说你喜欢看电影,如果你说的看电影就是在电影院看完哈哈一下,顺便还能看看大长腿妹子或者像鹿晗那样的欧巴,这样的兴趣估计所有人都喜欢。
你有梦想吗?不论你是想当作家写尽人间繁华,还是做程序员,科技改变世界,都没关系。
可是你自己评价一下,你的兴趣值几颗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