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地图

所谓“认知地图”,就是一个人看问题的价值框架。每一个事实都要放进自己的这个框架,才能获得意义,每一个行动,都要在这个地图里有方位感,才能有着力点。

这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人类社会一直如此,谁看到的图景更大,谁的认知水平就更高。

吴伯凡老师喜欢举一个例子,就是那个著名的“王戎识李”的故事。

王戎是魏晋时候的人,竹林七贤之一。他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和一群小朋友出去玩,突然,路边有一棵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看到树上长满了李子,小伙伴们一哄而上,抢摘李子,唯独王戎不动。

有人就问他为啥?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说,这棵树上有这么多李子不假,可它是长在路边的,这些李子没人摘,一定是不能吃的苦李子。

你看,这就是“认知地图”的作用。一般的小孩的认知地图里,李子就是李子,是好吃的水果。而王戎的认知地图里,在李子树这一层之外,他还看到了更大的社会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