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那年我八岁,那天放学后,我习惯性的打开东屋的门,想要找些吃的填肚子,和往日不同的是,我们的花生趸上居然摆着一件蓝色的女士衣服。
好奇心驱使着我打开袋子,那是一套女士蓝色的西服。当时根据家庭成员来判定,这套衣服只有妈妈能穿。我追着妈妈问:“这是什么时候买的?我怎么不知道?”
妈妈说:“不是我买的,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和你知道的一样多。”
每个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东屋凭空多了一套女士西服,那个年龄的我很是好奇,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件事,爸爸妈妈的心里大概已经有了答案,但碍于家族大,人多,怕有人提意见,从而产生矛盾。
几周后是我五爷家的堂叔娶亲的日子。当时妈妈和弟弟的角色是要去娶亲,承担这一角色的还有三婶和她家的孩子。
有一日,大伯从县城回了老家,跟爸爸说:“东屋的那套衣服是买给孩子妈妈的,等到去给人家办事那一天,让妈妈穿上。”
“嗯。”
爸爸的回答很平静,因为他和妈妈早推出了答案。
当时很让我不理解,为什么大伯要给妈妈买一套衣服呢?多年以后的我才真正的理解了大伯的良苦用心。
大伯是一个心系大家族的人,很多事他都要操心,考虑的全面又周全。因为当时我家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爸爸妈妈好几年都不添置一件衣服,有钱了都是仅着我和弟弟穿,加上农村本就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多年的生活过得着实不富裕。
九十年代的农村妇女,又有几个在家里是考虑自己吃自己穿的,都是把家里最好的条件,用到子女身上。
当时,五爷在县城搞土产收购生意,还是土产公司的经理,五爷在县城小有名气,他家的经济状况就相对比较好,而且这个堂婶还是从县城嫁到我们村的,据说当时就是冲着五爷家的经济实力才嫁过来的。
当时年幼的我根本弄不清中间的一些关系。只是觉得当时大伯买的那套衣服很高级,很上档次,妈妈当时娶亲的时候穿了那套西服,真的很显气质,后来她就很少再穿了,因为那件衣服真的很正式,很上档次,对于她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来说,这样的场合能派得上的也很少。
那时的妈妈还年轻,刚三十岁出头,虽然长相不丑,但是因为自己是农民,所以所有的心思都在这个家,在这家里的几亩薄地上,在我和弟弟身上,从来没有把心思花在打扮自己上。
多年以后,当我以出门闺女回娘家办事的角度再来看家族中的这些问题时,我才发现大伯是一个多么顾大体、识大局的人呀!
三叔是村里的村长自然经济上好于我们家,怕喜事上妈妈穿的太不体面有失主家的颜面,妯娌之间心理会有落差。
他可能考虑到如果要求让妈妈去添置衣服的话,这会给我们的家庭经济施加压力,无疑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多年在家劳作的妈妈根本也买不了什么上档次的衣服,所以大伯二话不说,直接买好了衣服,把衣服送回了家。
在现在来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在顾自己,哪有顾别人家的?这样既让五爷家的事情办得体面,也保存了爸爸和妈妈那仅存的自尊心吧!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件西装背后的故事,唯独我知道,因为那个年龄的我,对家里什么东西摆在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是我家的,什么东西是别人家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多年之后,静下来回忆往事的时候,大伯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愈发的高大。他心系家族,细心又周到,考虑到家庭成员中,各种性格、各种状况,各种关系,把事情办得妥当又体面,这是我一直对他很佩服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