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首向来萧瑟处
16年的十一月,我做了两个决定,其中一个就是考公。当月底开始正式听课备考,到现在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回首其间经历,个中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道。
备考着实是件很降低生活品质的事情,尽管当时糟糕的状态并不能归咎于备考。在最难熬的隆冬时节,清晨五六点,从一连串仓皇混乱的梦境惊回寒冷无光的现实,摆在眼前的是十二小时的工作和各种原因的崩溃,会忍不住先用泪水洗一把脸。“学习让我快乐”这句话可能听上去很假,但在当时的状况下,却是一句真心实意的大实话。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回家,让冷风吹醒混涨的头脑,然后开始听课、学习,心无旁骛的状态下其他事情都消散无形,只剩下“原来这道题这么简单!”“这个方法好赞!”的愉悦。十二点的时候把书桌上的倒计时小黑板减少一天,大概离光明又进了一步。
在每一段赤诚的叙述或者回忆之前,都是困顿。很久之前久到还没有笔试的时候,我曾说如果最后能通过面试,我一定会哭的,拿着分数条蹲在墙角捂脸的那种,太苦了(我爸听后觉得很奇怪,说考不上才哭,考上了哭什么。后来我才意识到,我甚至都没有也或者不敢去设想没考上的情形,只有一定要做到的信念),这苦的成分里,苦涩居多,辛苦反倒可以忽略。然而真的到了那一刻我却异常平静,连喜悦也以长舒一口气作表,无风无雨,无悲无喜,如同浓墨滴落入水,化作丝缕烟云。高中语文老师的得意门生曾在一本书里写到:“曾经有许多地方、许多食物、许多气味,是不可以回忆的。一挨着就会有隐痛,眼睛会胀、会发怔。而如今却像隔着玻璃匣子看它们,觉得有情,依然是美的。”大概可以映照些许如今心境。
朋友圈关了半年,终于又重见天日。像我这样情感似乎永远处于满溢状态的话痨,一个礼拜不发状态多半就是心里有事儿堵着了,倘若再一发状态就是悲春伤秋的情绪,难免使人厌烦。索性把好友们都双向屏蔽落个清净。不过在这段时间里也陆陆续续会发点所思所想,毕竟憋着可能会憋出内伤。这些状态也一条没删,不管它的面目是什么样的,再回头看会不会觉得是不忍直视的黑历史,它们都是我生活的见证,通向了今天的我,今天的,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的真实的我。如果这是注定的本命年的考验与劫难,那么当我站在这里回首来路,终于可以很欣慰很骄傲地说:“姑娘,恭喜你通关了。”
真好啊。
二、真实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毕业两年,感觉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褪去了初入社会的热血意气,裹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中,在生存和生活间重新去思考人生的方向。不必说当初考研的小伙伴转眼又到了毕业季,清明亦刚和结束学业/工作回国的室友谈(da)人(guan)生(dan),多年的好友从外省辞职回家重学技能着手转行,而我之前在那篇《张三刀和黄十四》里提到的张三刀,也从金融民工正式转型码农,写了个智能回复的机器人代码,天天在群聊里卖蠢。
过年的时候和亲戚吃饭,饭桌上我爸说,“她嫌银行苦,想考公务员。”当时觉得不对但并没有解释,毕竟这大概也是多数人的认知,而不被理解是常态,口舌分辨多徒劳。事实上我自己都承认,这半年的工作其实已经轻松很多,让我有了宝贵的班后学习时间。如果真的是嫌苦,单休开会加班业绩……所有“苦”的代名词都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从未产生退意,却在轻松些了之后去意渐生,说我怕苦,我是不认的哈哈。我还是很感谢在广发的这两年,在这里我得到了人生的“首付”,认识了认真纯诚的同事,学会了特殊的职业技能。深思熟虑之后的离开,更多的是由于这个行业众所周知的那么几点弊端以及职业同自身的配适度问题。给自己松绑,给所爱之人松绑。我本身就不是一个特别严谨安静的人,并且银行的任务压力多少会转嫁到亲近之人的身上,这都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常有长辈说,“哪有工作轻松的,熬熬就好了”。也有前辈谆谆教诲,“在你没有能力离开之前,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正道”。还有身为公务员的朋友和我感慨这座“围城”的无奈。其实我都知道,我知道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眼高手低的成功,虽说当局者迷,但旁观者又往往看不到内里真相。所以我也没觉得考上公务员就从此高枕无忧。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失去求变的勇气和能力,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求索。
“真实的未来有无限可能”这句话,高中的时候总喜欢说。高三那年参加了苏大的自招,后来因为苏大的强项专业里不喜欢金融,又担心自己的才辨不足胜学法律而放弃,想不到最终进了一所财经院校的法学院,毕业后先从事金融工作,又即将供职于执法单位。这么想想人生也是挺神奇的,在反复折腾中逐渐明晰。人生没有如果,做出的选择没法后悔,有遗憾的话那就努力去弥补,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认真的过,经历总是有价值的。最怕的就是一边抱怨一边浑噩,把生活过成面目可憎的样子,在碌碌无为中泯然一生。
不必害怕放弃,不必害怕尝试,没有梦想的话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发展创新中的世界变化之快让人措手不及,没有哪一条道路是一眼可以望到尽头的,也没有哪一块区域是永远风平浪静的。只有不断的读图志而知地理、观天象而测风云、据流变而正方向,才能在这浩浩汤汤的潮流中不致迷失亦或浪死滩头。我不会祝你一帆风顺,因为这并不现实,但我愿你永远能掌舵人生。
三、自律使人自由
我一向不是一个十分用功的人,差不多就好,舍不得让自己太辛苦。上学的时候每学期的评语簿上没少被写“如果你能再勤奋/精益求精/踏实努力一点,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连小时候难得求个签戏法,老和尚给我解的都是:这孩子如果能勤奋刻苦,一定能成大器。
非完美主义者总是能给自己找到一点例如“缺憾产生美”之类的理由,初中看动漫,高中看小说,大学玩游戏,要说自我放纵也是一点都没含糊。好在一来不算过火,二来也是命运眷顾,结果还勉强说得过去。而这半年如果以之前二十来年的标准看,约摸是可以算得上“用功”的。卸载了手机里的游戏,错过了想看的电影,以前看手机是刷微博逛淘宝,后来是揪着零碎的几分钟刷一组练习题。浪费时间会焦虑,正确率提不上会焦虑,在达到定下的分数目标时也会激动的流泪。“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把它做好。”十岁的时候我爸对我说的这句话,这么多年过去,终于认认真真的践行了它原本的意义。
得过且过了这么多年,很少有什么东西是我迫切想要去得到,有什么事情是迫切想要去实现的。学生时代的考试不是,那是按部就班的人生轨迹,虽然有心仪的学校,但考不上也还有很多选择,不像考公才是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少了紧迫感也就少了一点动力,但是真的要说是什么促使我自我约束自觉改变,那一定是爱吧。有爱才有梦,不管是爱一个人还是爱一种生活,因为浓烈而深沉的爱,我才愿意祛除惰性,埋头坚持。
Love conquers all.它是那么美好,引人向前。
许个心愿吧。24岁,第二个本命年,有好多好多的梦想要实现,年过了一半,最想完成的事情已经完成,剩下的也是时候着手开始了。原本在备考前定了健身计划,后来因为备考不得不中止,终于又可以继续了。目标在今年生日之前减掉15斤(嘻嘻嘻才不暴露现在的体重数值呢),一定让你们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画画。
想健身、想旅行、想练字、想学厨……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待我一一拥抱。
我始终相信,只有适当的断舍离、适当的约束欲望、适当的自我管理,才能在更大层面上获得独立、丰盈和自由。当然很多时候自己也做的不好,希望这次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然后一点点的臻于至善。
而自由不仅仅是在时间这个层面。最初是为了什么决定走上考公的道路已经不记得或者说不重要了,考公对于我来说,早已远远超过这件事本身的意义,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让我完成了糟糕状态下的自我救赎——通过努力然后比较顺利的做成了一件事,真的是对心理状态一个极佳的重塑。在决定之初没有郑重其事的告诉任何人,后来被知道了收到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无非就是不看好。毕竟考公不是易事(当然也并非难事),而银行多少还有点社会认可度,外人看来似乎没有一个非要“折腾”的原因。曾经和友人在深夜倾吐心扉的时候罗列过做出这个决定的几点理由,而事态变化之快,如今有些理由早已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又增添了一些新的理由。但真要做个一二三的论述,对于我来说可能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以点谋面”。不仅仅是工作,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选择决断,包括在二十来岁的年纪里被认为是人生另一件大事的婚姻。用努力取得理解,用事实谋求信任,对自己负责的同时打消担心自己的人的疑虑。毕竟如果要去做一些与世俗看法不那么契合的事情,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获得世俗层面上的“成功”。事实上很多家长都不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人生事务的能力,却认为孩子能够承担起组建家庭的责任,其结果就是“被啃老”(在此我只是指出一种现象而无批判之意,何况我的父母、很多认识的长辈还是比较开明的~)。主流的社会评价体系下会有这样的“焦虑”也无可厚非,但是人生本没有固定的模板,我永远不会因为被认为应该完成一件事而去完成一件事,我也希望如果有一天我的家人将要面对诸如“姑娘这么大了还没结婚啊”之类的关心和不赞许时,可以底气十足的说“她的事情她能处理好,自己生活也很充实开心。”当然这也只是一种随缘的假设,我本质并不激进执拗,也依然对感情抱有美好的期许,只是让奔三的自己可进可退,不必紧张~
最后是致歉和感谢。备考之中尽管不是出于本意,但多少还是对他人造成了一些困扰麻烦,内心万分过意不去,也谢谢你们的包容理解。感谢在我于银行工作的这两年里方方面面予以帮助、以及在我备考期间直接或者间接给予我支持的朋友、家人,特别是琳和帆。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最后的得偿所愿,感谢这大半年的建议和陪伴,如果要列出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人选,帆是一定能进TOP3的,当然NO.1一定是我自己哈哈。他人再多的启发指引,最终要觉悟执行还是得靠自己。困顿、孤独、疾病……一切泥泞都不能再让我陷入了,只会将我塑造。
又是一个夏天。
那些青葱如晨叶,沉郁如碧螺的往事,都已消散在暖润的夏风里。
而我仍然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