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防卫,《第五项修炼》No.2-5

图片来自网络(其实我压力很大)

本篇的内容来自第11章《团队学习》

摘自P244

40多年来,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心理学家,组织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先驱,当代管理理论大师,组织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这样一个困境:为什么聪明能干的经理人往往无法在管理团队中进行有效地学习?他们发现,伟大团队与平庸团队的区别,在于它们如何面对冲突,如何处理冲突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习惯性防卫。阿吉里斯说:“我们天生的程序化倾向就是启动习惯性防卫,然后用更多的习惯性防卫去掩饰……这种程序化倾向在人生早年就出现了。”

第9章“心智模式”中讲过,习惯性防卫是人们根深蒂固的防卫习惯,在自己思想暴露时用来保护自己,防范随之而来的窘迫和危险。习惯性防卫是保护我们深层假设的外壳,它在防御痛苦的袭击的同时,也妨碍我们去了解痛苦的起因。根据阿吉里斯的研究,习惯性防卫的根源不在于对自己观点的信仰,也不在于对维持社会人际关系的渴望,这与我们一般认为的情况有所不同。阿吉里斯发现,习惯性防卫的根源,在于人们害怕暴露自己观点背后的考虑。阿吉里斯说:“习惯性防卫的推理……妨碍我们了解自己推理的有效性。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暴露自己的推理过程是危险的,因为我们担心别人会发现其中的谬误。这种想象中的对暴露思想的危险的担心是从小时候就有的,大多数人先后在学校中和职场上不断强化了这种担心—还记得被叫起来以后,没有给出“正确答案”的心理创伤吧?

拆页五

来自第11章《团队学习》P250

如果你无法轻易讲明你的习惯性防卫,那么在哪儿会找到缓解它的杠杆作用呢?在大多数转移负担的模式结构里,都有两个可能的杠杆作用点(1)削弱症状缓解法的效果:(2)强化根本解决法的作用。削弱症状缓解法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消除情绪上的危机感,因为那是习惯性防卫反应的始作俑者。假如泰伯在上司们面前承认他有疑问,而对此并没有感到不适,或者假如他的上司们能痛快地提出问题,那么,各方就都不会那么容易就回避ATP策略的根本问题。学会在习惯性防卫出现的时候处理好它,也能削弱症状缓解法的效果。习惯性防卫要想保持其效果,就必须维持不可讨论的状态。只有大家都假装没有任何习惯性防卫,一切都正常,“什么话”都能讲,才能使团队陷于不可自拔的习惯性防卫之中。

但是,如何才能让习惯性防卫可以被讨论呢?这确实是个挑战。试图“纠正”别人的习惯性防卫,结果肯定是适得其反。如果问某人为什么他一直在以防卫心态行事,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抗议:“我?我没有什么防卫心态!”只把目光聚焦在别人身上,“对峙者”自己就没有对眼下的局面负起任何责任。就像跳舞总要有两个(或更多)人参与,假如我们看到有习惯性防卫现象出现了,我们自己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熟练的经理人能学会如何面对习惯性防卫,同时又不至于引发更多的习惯性防卫。

通过暴露自己,探寻自己的防卫心态的起因,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说出以下的话:“我注意到,这份新建议让我感受到威胁,也许你也一样。你能否帮我检查一下,这种不安到底从何而来?”或“我说的话有道理吗?我想,我说话的方法会让人觉得我对此事既封闭又顽固。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这样我就能有更客观的理解。”(显然,重要的是说话的态度和诚意,不是具体细节。)这两段话都承认,说话人有不安的经历,并邀请对方加入一同探寻其起因。

缓解习惯性防卫的技能,基本上就是那些强化“根本解决法”的技能,这在转移负担模式中已经有所体现,即反思和相互探寻的技能。探寻的方法是暴露你自己的假设和推理,公开接受他人影响,同时鼓励别人也这样做这就是有效探寻眼下问题起因的方法。以此方法探寻,习惯性防卫就不大可发生作用。

「I,重述知识」

如何发现及应对自己的习惯性防卫?


《其实我压力很大》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在于人们害怕暴露自己观点背后的考虑。

阿吉里斯说:“习惯性防卫的推理……妨碍我们了解自己推理的有效性。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暴露自己的推理过程是危险的,因为我们担心别人会发现其中的谬误。这种想象中的对暴露思想的危险的担心是从小时候就有的,大多数人先后在学校中和职场上不断强化了这种担心—还记得被叫起来以后,没有给出“正确答案”的心理创伤吧?

王琳最近心事重重。她负责的AK电动拖把项目推进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因为王琳并没有解决电动拖把的设计的能力。

比如说软件的问题。这对于电子工程师王琳来说,这是个绝对的难题。

王琳越来越不喜欢上班,她不想上班去了。因为产品做不出来。

赵明看到这一切,他觉得王琳这种状态很不好,他想帮她。

昨天下午,赵明和王琳在自己的小家展开了一次谈话。

赵明:“琳琳,你最近遇到了什么问题?”

王琳:“是啊。产品搞不出来。”

赵明:“是你的原因吗?”

王琳沉默。赵明也不吭声,温柔地看着她。知妻莫若夫。他知道好强的王琳是想把产品做好的。但是,这个电动拖把已经超过了王琳的工作能力。

王琳激动地说:”没有,不是我的问题。“(习惯性防卫)

王琳站起来,愤怒地吼道:”我是电子工程师,我又不是软件工程师,软件是方案公司的事情,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赵明安抚地说:“对对对,这不是你的问题。”

赵明之前也试图让王琳知道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所在,但是多次失败后,赵明已经找到了方法。接下来,赵明陪着王琳,王琳说什么,他就应什么,百依百顺。王琳说着说着,自己泄气了。是啊,问题都是别人的,可是这没有用,问题还是存在,还是解决不了,作为项目负责人,王琳只熟悉电子设计,但是这不成为理由。问题还是存在,无法回避。赵明已经掌握了王琳的脾气,知道她责任心强,但是也很要强,很要面子,所以,他一直顺从着王琳的话,并不反驳,在跟王琳的多次沟通中,他已经发现如果他试图“纠正”王琳的习惯性防卫,结果肯定是适得其反。比如说象刚才的对话中,赵明问“是你的原因吗?”王琳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抗议:“没有,不是我的问题”。

只把目光聚焦在别人身上,“对峙者”自己就没有对眼下的局面负起任何责任。就像跳舞总要有两个(或更多)人参与,假如我们看到有习惯性防卫现象出现了,我们自己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和王琳的沟通中,赵明因为爱王琳,而且也是真心实意希望王琳快乐,所以他能很好地处理和应对王琳的问题,而且也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如何面对王琳的习惯性防卫,同时又不至于引发她更多的习惯性防卫。

在这样多次的夫妻对话中,赵明也帮助王琳成长了,所以,在赵明的多次顺从后,王琳不再怒气冲冲,而是主动反思:“我说的话有道理吗? 我想,我说话的方法会让人觉得我是在无理取闹。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这样我就能有更客观的理解。”

甚至,最后王琳坦然承认:是我不行,我确实有压力,其实我没有必要逃避我的压力,我应该要面对它。同时我还要与总经理沟通,告诉他在这个项目中,我真的不行,我压力很大。

我们经常会习惯性地想掩饰自己的错误或者无能,实际上,这种做法就是习惯性防卫,有些更过分的作法是,自己欺骗自己,企图用一个谎言掩盖真相,却导致要用无数谎言来圆这个谎言。

工作中,我们也会碰到这种情况 。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且也没有万能的人。只要是人,就有短处和缺点。这没什么的,真的,坦然面对,当你回避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机会来了。这是你的习惯性防卫。

那怎么应对呢?

有二种方法:

(1)削弱症状缓解法的效果;

(2)强化根本解决法的作用。

削弱症状缓解法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消除情绪上的危机感,因为那是习惯性防卫反应的始作俑者。如上例中王琳的掩饰,其实是因为她情绪上产生了危机感。但是因为王琳和赵明的特殊关系,所以,王琳最终还是勇敢地通过暴露自己,探寻自己的防卫心态的起因,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显然,重要的是说话的态度和诚意,不是具体细节。王琳承认,自己有压力,有不安的经历,并邀请赵明加入一同探寻其起因。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王琳还没有进入反思和相互探寻的环节。她只是在赵明的启发和引导下,发现了自己的习惯性防卫,并勇敢地承认了有压力,有不安。看起来,赵明比王琳确实要高杆很多,因为他能引导王琳,在不知不觉中,王琳还是反思了自己的问题。

缓解习惯性防卫的技能,基本上就是那些强化“根本解决法”的技能,这在转移负担模式中已经有所体现,即反思和相互探寻的技能。探寻的方法是暴露你自己的假设和推理,公开接受他人影响,同时鼓励别人也这样做这就是有效探寻眼下问题起因的方法。以此方法探寻,习惯性防卫就不大可发生作用。在组织中,反思和相互探寻是组织成员必须要学习的技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僵局,发现真正的问题。




「A1,激活经验」

你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出现习惯性防卫,举一个实例。

我是一个非常顽固的人。

好吧。我承认,上文案例中的王琳其实就是我的影子。

娱乐有个很火的节目,叫《金牌调解》。其中有一期是由朱茵担任嘉宾。朱茵一直以电视剧中“国民妈妈”的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此前的《辣妈正传》还是近日在江西卫视热播的《离婚律师》,朱茵犀利而接地气的表现获得了不少赞赏,但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录制,朱茵这还是头一遭。在《金牌调解》的录制现场,朱茵赶上了为一对同居十年却迟迟不愿结婚的情侣进行调解,在面对事业更为强势的女方被家庭琐事所困扰不愿走入婚姻的想法时,朱茵说:“其实每个人到了中年都会遇到相似的情况,如果你放弃他也许就再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你的人了,可是两人就是不和好,当时我真的想求她们和好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么好的日子不过我就为他们操心。”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有组织中习惯性防卫,实际上,在家庭这个组织中,习惯性防卫更多出现。

比如说,婆婆害怕儿子娶了媳妇就忘了娘,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习惯性防卫。

比如说,二家结婚,门不对户不当,那就总有一方有心理优势,总有一方感觉失去自信,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习惯性防卫。

比如说,小孩学习没考好,因为之前爸妈责骂过他,他习惯性就选择了报喜不报忧,这种习惯甚至会带到工作中。

还有,很多,很多……

自尊心强的人,他的习惯性防卫是什么?是不够自信。

最有意思的一个对金牌调解的节目的理解,说婚姻是什么?

婚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有了婚姻,才有家庭;没有婚姻,也就没有家庭。

有了美好的婚姻,才有幸福的家庭。

婚姻是个永远都谈论不完的话题。

关于“婚姻”,就像钱钟书先生《围城》里所描述的那样:“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在芸芸众生中,有人结婚,有人离婚,还有人在围城内外徘徊。

有人说,结婚是错误,离婚是醒悟,再结婚就是执迷不悟,选择单身才是大彻大悟。

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有人说,婚姻中,经济是基础,爱情是房屋,性爱是食物,孩子是财富,尊重是护符,糊涂是幸福,甜言蜜语是油盐酱醋,相互猜忌只能走向坟墓。

有人说,没有一辈子从不吵嘴的夫妻,要切记的是,床头吵嘴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仇,唯如此,才能牵手到老、相约白头、恩爱一生。

有人说,婚姻是悲剧,但观众都把它当喜剧看。没有人喜欢悲剧,但大家都必须结婚。一切都以恋爱开始,以结婚结束。

有人说,爱情和婚姻就像拾贝壳,不要捡最大、最漂亮的,要捡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并且,捡到了就不要再去海滩了。

有人说,在婚姻上失败的人,有时候可能不是因为选错了另一半,而是从刚开始就没明白,他们在走入婚姻的同时,也走入了另外一种生活的方式。

有人说,婚姻本身无对错,看你对她什么态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历来都是如此。

换个思维来考虑,这种种说法里,每种说法的习惯性防卫是什么?想想看。有意思。

在摇摆不定中间,我需要一条生路。我以为我懂了,可实际上,我并不懂。所以,沉思,然后,淡定。

——Kim姐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