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1章: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随着长期准备工作的延续,它们能够成为实际说服群体的资源。如暴乱,罢工。
间接因素: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且使其再也难以接受别的信念。
1、种族:文化
种族精神的综合反映,它的影响至关重要。
2、传统: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是种族精神的综合体。群体是传统最坚定的维护体。
传统的社会意义;它在失去必要性后会成为有害因素;
3、时间: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
它建立信念,也毁灭信念;在时间的帮助下从无序走向有序。
4、政治和社会制度:集权制,民主制,混合制,法律,正义,道德。各种制度是观念习俗感情的产物,不会随着法典的改写而被改写。
错误的认识;它们的影响力甚小;各民族不能选择自己视为最好的制度;相同的制度名称下掩盖着最不相同的东西;理论上不好的制度,对某些民族却是必要的。
5、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而且有时只要进行不良引导即可,害处远大于好处。
关于教育影响群众的错误观点;拉丁民族的教育制度对道德的破坏作用;
第2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形象、词语和套话:神奇力量。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
词语的力量与它所唤起的形象有关,但独立与他的真实含义。反映两个特点:1)存在真伪性特点;2)有其影响力的能量范围
这些形象因时代和种族而各不同;常用词语的含义多变的实例;给旧事务跟环名称的政治效用;种族差别造成的词义变化;
幻觉:不明确导致人们主动幻想它的完美形态。群众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幻想。
在所有的文明起源中都能发现幻觉;群体喜欢幻觉而不是真理。
经验:通过实践,完美形象逐渐转为现实形象的过程。几乎是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
经验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生效;为说服群众必须付出经验的代价
理性:理性是用来判断对错的,有对错就有了责任感。尽管存在着理性,文明的动力仍然是各种感情——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
理性对群体没有任何作用;群体只受无意识感情的影响;
第3章: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赞赏或畏惧,麻痹批判能力,充满惊奇于敬畏,产生支配力。
群体领袖:一切群体动物有着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 人只要脱离孤独状态,就立刻会处于某个领袖的影响之下。
只有领袖能够使群众有所信仰并把他们组织起来。领袖,掌握着权威人。群体总是愿意听从意志坚强的人。在人类所能支配的一切力量中,信仰的力量最为惊人。
群体领袖的心理;领袖的专制;领袖的分类;意志的作用。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情绪的传染
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
得到断言的事情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做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相互传染从社会下层向上层蔓延的过程,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在群众中都具有和微生物一样的强大的传染力。
民众的意见不久就会成为普遍意见。
名望:分为先天的名望和后天的名望。在现实中,名望是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
名望的特点就是阻止我们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名望并不是完全以个人的权势、军事业绩或宗教敬畏为基础。它可以有较为平庸的来源,其力量也相当可观。
名望受到破坏的方式;
第4章: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牢固的信念:某些普遍信念不易改变,建立普遍信念道路可谓困难重重,不过一旦它站稳了脚跟,它便会具有不可征服的力量。根除它们十分困难
信念在哲学上的荒谬性不妨碍它的传播。普遍的信仰具有催眠作用。
群众意见的多变:群众意见的变化有时不过是表面现象,它们总是受到某些种族一时的影响。一切与民族的普遍信念和情感相悖的东西,都没有持久力。
,群众意见多变的原因:
原因1:普遍信仰的衰落,近百年来观念和信仰的多样化
原因2:群众势力在增长和分化,受到多样化影响的事物
原因3:混乱的报业造成了意见的多变,媒体、网络的发展,信息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