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创始人黄有璨说,
你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到合适的环境和事件中去,自然就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和进步。
我很喜欢,便把这句话说给我的朋友听,他说,能做到这一步的人估计也都成为了佼佼者了,我没有发表什么言论,可能是我涉世未深可能是我还太天真,我还是不懂,现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已经这么困难了吗?
但应该是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就像咪蒙那篇《你和00后的差距,不只是年龄》,你觉得00后还是小屁孩,可是,最大的00后已经16岁了,最近有两条关于00后的新闻,一条新闻是,16岁的00后小男生已经当爸爸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年龄加起来,还不到33岁。还有一条新闻是一帮年龄在6-12岁之间的00后,主演了儿童版《白蛇传》,被称为“老戏骨”,演技吊打很多90后演员。
从这篇文章中,其实我们就可以获得一条信息是,现在的00后已经会规划自己的职业,不仅是职业,还有人生。
我始终觉得,一个能够规划职业的人,首先,他一定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自身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位,对未来也有了清晰的了解。
有璨老师还说过,一个成年人所遭遇的90%以上的问题往往都来自于对自我认识的不够清晰。
我也对此感同身受。
我常常会陷进这种致命的“不够清晰”
如果一本别人都觉得很不错的书拿到面前,我却心不在焉完全看不进去,我会觉得是我不够努力,为什么被人看得津津有味的书到了我的手里怎么就变成了一块木桩,不能从一头望尽另一头,无法探讨这本书的内涵,无法探测到它的内心。
我还常常追求于别人都擅长的自己却一窍不通的技能,比如画画,我虽然感兴趣,但是也仅仅局限于兴趣而已,所以坚持没有几天,就一边焦灼着一边感叹不及,用找素材模板的借口来刷手机硬撑着,安慰自己是坚守在兴趣的路上。但其实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虚荣心在作怪,毕竟那并不适合我。
每一次的三分钟热度之后,我都不禁感叹,自己是有多么地不成熟啊。
失败明明并没有那么可怕,但真正可怕的,是内心的不平静。
我也始终觉得,如果现在人少一些浮躁,多一点平静,可能视角会变得不同,可能会越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一点一点地往自己的不足里面钻。首先,你要成为自己,才能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毕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已经很困难了,再心有所信地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并坚持下去的话,我相信,你的木桶能装得下更多的水,而不仅仅是靠把长板锯掉与短板并齐(来自长板理论)。
而我们和00后的差距,其实真的不只是年龄。
比如说英语,小孩子碰到了外国人就能用自己仅有的英语词汇跟别人交流,完全不怕语法错了会丢脸;
比如专注,一个叫福建女孩,彩排时她已经高烧了两天,她妈妈在一旁已经担心得不得了了,导演问她“感觉怎么样,撑不撑得住”,小女孩的回答惊艳了我“没关系,生病是昨天的事,今天的事是要把歌唱好”
他们的自信、他们的专注是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礼物也是压力。我很庆幸,现在的社会是一代人比一代人好,也很羞愧,我不是做好榜样的90后。
《互联网运营之道》的作者金璞也说过,在运营过程中,与其分析用户流失的原因,倒不如再反过来分析一下自己产品活跃用户的特征。因为一个产品,他真正要服务的还是这一类的重度用户,虽然运营也是要把留存用户转化为重度用户,但是不了解活跃用户的特征,怎么一步步引导用户使用并爱上产品。
而我也认为,人其实也是一个产品,运营自己也跟运营产品是一样的,与其纠结于自己的短板还不如琢磨一下长板,把它变成是一种优势。
我也能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放到合适的地方,这样子你才能用已有的资源和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并还有余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不是优秀的90后,但我渴望成为优秀的90后,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