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会忽略危机的信号,一意孤行,并尝试应对人类的这一天性。
1. 抵触和否认,不过是自我安慰
自然界中的动物大多在本能地驱使下活在当下,而人类是唯一能对未来做出预测的存在。在预测的引导下,我们能够及时采取姓丁应对潜在危机,但如果一刻不停地为危险的到来做准备,人就会筋疲力尽。
当我们面临的问题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产生的“否认”情绪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这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得到的一种防御机制。它能在我们面对可怕的困难时,保护我们不被击垮,让我们获得喘息的机会,就像鸵鸟在遇到危险时把头埋进沙子里一样。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再慢慢调动其他的处理机制。这其实是一种缓冲。
否认只是暂时的,他不能改变潜在危机的进程,于是“否认”就成了自我安慰,甚至是自我欺骗。
2. 被引导的忽视和否认
个体天性、群体思维和低效的管理结构都带来固有的偏见和盲点,但是有些对危险信号的否认却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范畴——有人在推波助澜,利用人类拒绝承认危险的天性,努力阻止人们认知危险。
从贸易协会的宣传口号、孩童间传唱的儿歌到科学家的研究报告,在有心人的引导下,都会变成引导人们趋于无知的工具。
另一种刻意促使人们否认危险的手段是篡改数据。我们从动机扭曲的利益相关者那里得到的通常不是真实的信息,这会导致我们忽略了潜在风险。
3. 如何构建良好的信号接收体系
对个人而言,意识到人性的缺陷后,就可以提醒自己在度过最初的震惊期后,要迅速调动身体和精神,应对危机的到来;对组织而言,根据伊恩米特洛夫(Ian Mitroff)的观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校正信号探测机制,有效识别揭示出潜在危机的信号。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增强决策者的背景多元化程度,从而去克服群体思维。
事实上,汤森·路透(Thomason Reuters)的研究表明,管理层比例构成越多样,组织运行状况越好。当然,多样化不只是性别多样化,种族多样化、年龄多样化、跨学科的专家观点,都对组织的决策效果有重要影响。
群体思维在社会中非常普遍,但优秀的领导者都很清楚群体思维的危害,他们会刻意地阻止认知倾向性,鼓励新思想和观点进入决策过程。
4. 危机促成的改变
危机可以帮助我们看清问题,激发我们的行动力。
事实上,优秀的领导者分两类:一类未雨绸缪,成功应对了危机;另一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甚至是倒在危机下,东山再起。两者间的区别在于他们接收危机的信号、应对危机的反应速度,但即使是后者,也需要过人的决断力和学习能力。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存在盲区,时时自我反思固有的思维模式,才能克服天性带来的否认抵触情绪。如此,因祸得福也未可知。
当过度专注于寻找自己预期中的东西时,人就会看不到预期之外的存在。危机的出现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打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