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learned from Ulysses

《尤利西斯》的地位固然摆在那儿了,但也不至于说“人生可以分为读《尤利西斯》前和读《尤利西斯》后两个部分”,97%的读者都无法明确读懂书里的每一个梗,可是如果以蚁行速度去纠结里面的引用民歌是“偶然“还是“宿命“,未免太战战兢兢。本质上它的态度是亲和而包容的,引导着我们直立并且有尊严地去看它描述。

描述,描述,描述。

无论是恩奇都关于梦的阐释,还是克瑞翁的诺言,抑或是伊卡洛斯蜡翅,与坦塔罗斯的果实,寓言传说有其关于对错善恶的固定格式。此类格式,本身就是无以为继的空晃念头,因此阅读之前,总要先承认虚无。

先恨它,再认它。

"Tip it,tap it,top it……"

几乎所有关于这本书的研究都带着趋于徒劳的绝望,它出版那一年评论家们眼里都快渗出血,这是一种流畅伴随峥嵘、灰郁夹杂艳烈的文体,独立气质仿若在当时尚还遥远的二十一世纪,难以被概括、总结、归纳、收束。神话成为雨状融落的积云,现实则是这场大雨里湿度产生急剧变化的土壤,然后,我们在书页末尾,目睹平原被风干,抑或焚毁。

连续两年我尝试把这本书以一种合理的格式放入我的论文材料,但始终在英文运用上察觉到自己的肤浅与闪躲态度,《尤利西斯》对语法的运用炉火纯青,而我那几张小聪明不断的英文论文,只配被塞进切纸机。

以至于现在我觉得,夸奖乔伊斯这件事如果真要诚恳点,说一句《都柏林人》死者那一章的结尾很美就可以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