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教研室组织我们语文教师进行了“市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研讨会”的培训,虽是网络直播课的语文教学培训,也减少不了听完课后的深刻感受。
一、加强业务学习
本次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三项: 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国民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与前瞻》;临沂市莒南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徐名印的《我这样看阅读》;山东省特级教师华樾教育教研中心主任毕英春的《今天这样教语文》。
只有学习,才能保障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果。我们要不断努力,勤于学习、乐于实践、善于反思,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不畏艰难积极求索,力求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育行者。
二、高瞻远瞩关注教学
听课之前我先看了郑国民老师的简介:
郑国民,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召集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学科专家委员,教育部中学教师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这样的理论指导者给予我们的理论指导,是我们语文所需要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有四项:1.语言构建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我们先要转变教的方式再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三、教学策略助力教学
临沂市莒南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徐名印的《我这样看阅读》,告诉我们要做“三者”型老师:读者、作者、育者。
《我这样看阅读》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阅读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知道了阅读中老师应该做什么。
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一个人阅读的渐进要求,也是重要的阅读能力。要把阅读重视起来,改变以前“散读”的阅读状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中徜徉书香,熏陶情怀,锤炼能力,智慧一生。
三、扎扎实实开展教学
省特级教师北京华樾教育教研中心主任毕英春给我们分享了《今天这样教语文》。毕老师的群文阅读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实践。特别是 “1+X”单元教学阅读的模式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运用。
她的理论引导着我们思考:怎样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一体化?语文主题学习项目怎样践行统编教材建构“精读(教读)、略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更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观念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生课内外大量阅读的课程解决方案。
“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指的是“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主题”。任何一篇文章,有内容就有一定的表达形式,有表达形式就赋予了一定的内容和情感,二者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一样,密不可分。
四、收获经验明确教学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得到了宝贵的教育教学指导: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他们通过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从而享受审美乐趣。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4)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5)要尊重文学作品(文本)本身的主题。
(6)要随文学习词汇、语法知识,用来理解语言难点,了解常用修辞在文中的效果,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不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
(7)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一个人的力量的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而网络学习可以成为我们坚强的学习后盾,有益的培训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