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楼下办公室的同事小A去年二胎,比我家小宝早几个月,都是奶妈,加至小A二胎,想着总比刚上路的我要有经验的多,所以在抬头和低头见的场合,比如食堂、电梯,我总会虚心又热情的和她多聊几句,探讨交流一下带孩子的经验,说说带孩子的种种辛苦……无论如何,同道中人吧,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几个回合下来,我打消了和小A深入交流的念头,因为,我和小A间的交流,总会感觉到对方涌动着似有似无的一种情绪,是攻击,是较量,是自我观点的直接表达,也许兼而有之。
一次我随意问起:上班了,谁帮带小宝,我是家里的婆婆带;小A立马说:你就让你婆婆一个人带嘛?怎么吃的消,我在产假的时候,我和我妈还有阿姨(雇的)三个人都搞不定啊,你们太厉害了~~
第一次问话,我也没有多想。
过了一段时间,又和小A碰面,小A问起:谁帮你带宝宝啊~~思量着大约对方忘记了,于是我如实回答,小A又很吃惊的说:怎么,就一个人带,怎么吃的消,我家里有阿姨和我妈,感觉快累散了。
我回复到,家婆比较年轻,而且我傍晚提早回家,后面就自己带了~
小A又用看起来很吃惊的语气回复:我晚上也自己带啊,但我感觉你们还是太厉害了,怎么可能带的过来……
我保持沉默。
过了段时日,和小A在食堂一起吃饭,我又随意问起:你家宝宝快一岁了,你有打算断奶么?
小A又把头扭向旁边的同事,很不屑的说:现在吃奶,喂奶,哪有规定几岁几个月要断奶啊,顺其自然么最好,看心情咯,我不想喂么,就断,想喂么,就多喂几个月……
这话,又不能好好的聊下去了~~
坦率说,每次和她聊天,我有种不舒服的感觉,夹着否定,打击和不被认可。
~02~
碰到不舒服,就试着去了解不舒服,去思考和审视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这可能是学心理学之后,自我的一种提升。
其实,也不是说讨厌小A,只是通过与她的互动,像照镜子一般,看到了自己不被意识到的‘阴暗面’,曾经的我,也争强好胜,爱否定别人,挑剔别人,还自认没心机,心直口快,直肠子,其实这只是情商低,不懂得中国人社交场合最看重的“面子”“台阶”。
而且,往深的说,有意无意的总爱否定别人,其实也是一种内心深处的不被接纳,一种自卑,是内在小孩一直没有得到过父母真正的无条件的接纳,投射在和他人的关系上,不自觉间就扮演了曾经父母的角色,否定别人,现实自己高人一等的权威和威严,显示着重要的存在价值。
原来,总爱否定别人,是那么令人讨厌,有次晚上和爱人聊天,我自言自语道。
当然,你才意识到,很多时候,你都没感觉,我是懒得和你计较~~~爱人答复。
不可否认,在和她的互动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虚弱,为什么我会对她的攻击,如其所愿反应出了不舒服,不开心。
我看到了,自己对她观点的部分认同,物质条件并不足够充裕,可以随意的雇佣阿姨;新手上路,对孩子养育问题的不自信。
~03~
当然,自己好的一面,也可以通过与人的互动中,被照亮,被看到。
王萍是我的高中同学,也是我的好闺密,十几年的铁杆情,她温柔、诚实,不爱生事,也不爱来事,安静的做着自己份内的事,不争也不抢。
我和她之间,几乎没有秘密,无话不说,我充分的信任她。为什么,我和她会成为好朋友,而且友谊延续至今?
我们有共通点,比如她的诚实,她的本份,她的善良,不爱生事,是给自己贴金么,当然不是,本质上自己就是一个单纯而又善良的人,随着年龄渐长,被伤过、辜负过、欺骗过、背叛过、看低过……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和爬起,也许给自己带上了保护罩,眼神不再清澈单纯,但内在的自己依旧没变,还是当初简单、诚实的人。
所以,我和王萍会成为好朋友,我看到了她身上自己的一部分,那部分是自己接纳的,喜欢的。
如今,我虽然迷茫纠结,有些被世俗刺中的伤,依旧在隐隐作痛,甚至怀疑在这个世上,一些“成功”的成年人,还能不能存在有“简单”的成色,但我依旧会遏制不住的喜欢简单的人,因为她们身上照亮的是自己的那部分。
~04~
总之,与他人的人互动,我们可以看到他人身上让自己觉得舒服和不舒服的地方,进而了解自己身上的阴暗和阳光面。
当被妒忌时,说明自己还不足够优秀;当被怠慢时,是否发现自己太过于无底线的宽容和退让;当被傲慢和轻视时,是说明要么自己不够好,要么自己太低调;当被别人咆哮和怒吼时,那是否自己也一直好脾气,能合理掌控自己情绪。
反过来,当嫉妒别人时,是否潜意识中也认为自己其实是落后了,是弱于别人;当我们傲慢时,是否内心深处一直有种自卑,希望通过高人一等,来彰显自身价值;当大发雷霆,乱发脾气的时候,是否发现了内心深处的虚弱和无力,希望通过声嘶力竭,虚张声势来展示强悍;当苛责别人时,是否发现了自己的不宽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面镜子,首先是照见了自己内心,自己的要求和期待……
所以,要求别人,首先是要求自己,修炼自己,充实自己的内心,让其更充盈,更丰盛,更柔软,更自信。而且你的这种内心状态,也会投射到和他人的关系中,也会随之变的圆满、融洽,也许就是常人说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