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资源的丰富,视野的开拓,许多时候更是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支撑。有时候深度的人际交往,甚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完成自省和成长。
1、不要轻易的把别人当成你的敌人或朋友,但一定要把所有人当做你的老师
如何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真诚的欣赏别人,对优秀的人不产生嫉妒。
其实我们身边许多人,都很难真心的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成为朋友。大家各有各的骄傲,谁愿意总给别人当配角?这时候,把别人当老师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看到别人比你优秀,你不会忙着酸溜溜的表示轻蔑和不屑,而会觉得遇到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对象。你会试图靠近他和他做朋友,观察他的行为,聆听他的想法,从他的言行举止里分析出他优秀的源头。所有别人比你优秀的地方,一定是比你多用心多努力了。
你隐隐有了想要变好的渴望,期待有一天能和他们并肩而行。这些优秀的人刚出现,他们身上的光芒会刺痛你的双眼,可如果你能走近去看,会发现原来这是一扇能让你看到新世界的窗户。
2、在你想要评判别人之前,要知道许多人的处境并不如你
不要轻易地评价别人,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和原因,也都会被自身所局限,要尝试换位思考,求同存异的去理解别人。
许多人都会不自觉的对陌生人宽和,对亲近的人严苛,因为对亲近的人我们总难免有更多的期待。可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我们亲爱的人,其实也都是普通人,他们都会有自身的局限,有自身的无知和无力。不去尝试理解和接纳这一点,而只是试图批评和改造他们,最终只会伤人伤己。用理解他们代替批判他们,用接纳他们代替试图改造他们,其实也是和自己和解,并且真正在心灵获得成长的关键。
这个“并不如你”不是“没有你好”,而是“和你不同”。现实生活里,应该要学会不随意评判别人。
3、每个人打开心扉的瞬间都很珍贵,当别人对你打开心扉时,一定要停下手中的一切认真倾听
学会倾听别人,也是让我直接收获很多朋友的一句话。
人其实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大多数时候我们紧紧关着内心的壳,自得其乐的守着一切的自我。可是在某些瞬间这个壳会打开,我们会特别有倾述的冲动,希望随便有个人可以说会话。如果这时候有人经过并且耐心倾听,我们很可能会把最核心的自己分享出来。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跟很多朋友都承诺,当你想要找人聊天的时候,我一定在。单纯的倾听本身就是种力量,能够治愈身心。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安静的陪伴和倾听,就是最好的抚慰。情绪发泄完后,心里自然会雨过天晴,废墟里自也会生出力量来重建。每个人在脆弱的时候需要的,其实都不过是一个让她可以安心的人,一双愿意耐心听她倾诉的耳朵。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却又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关注。我们渴望有人认真倾听我们,也该学习如何认真倾听别人。
4、当你对别人有不满的时候,尝试当面说出来
如何更好的处理对别人的不满和负面情绪
朋友间因为某些事情,关系变得很尴尬。大概半个月后,她来找我聊天,跟我讲我做了什么事情惹了她不爽,在这件事里她的感受是什么。她说如果从此以后她不跟我玩了,她会把这件事咽下去。可是她还是希望跟我做朋友,所以她把这件事说出来,想听听我当时是怎么想的。这样如果我当时是无意的,就可以解释清楚。真做错了,她也给我道歉的机会,让我知道下次注意。把话说开了,这件事就真正过去了,我们的关系也的确回到了之前的亲密无间。
以前对别人有了负面情绪,我都会默默咽下去。但是憋在心里,始终是一根刺,忍不住会对对方有一点冷落和疏远。而其实别人都能感觉到,本来是为了维持友谊,事实上放而成了一种消耗。
而有时候这种沉默,其实也是扼杀了对方解释的机会。所以下一次,你的朋友做了让你不满的事,不要默默忍耐或者背后吐槽,尝试着当面告诉他吧。
5、你能帮助多少人,你的影响力就有多大
不要怕吃亏,学会主动付出,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助别人。
现代社会,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把你知道的东西分享出去,当你的信息对别人产生了价值,你们之间就产生了链接,你对别人就产生了影响力。“什么叫领导力?你能教会多少人,你就能领到多少人。”
更棒的是,当主动成为别人资源的时候,别人也就自动的成为了你的资源。牛人习惯了被别人抱大腿,如果你能够在某些领域给他提供帮助,哪怕做的没有那么多,起码也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和人品,给你们的结识一个良好的契机。一直在问能为他做点什么?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写,市场经济像一只看不到的手,将每个人的“利己之心”转化为“利人之行”,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为他人创造价值,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现实世界里最公正的法则“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期待别人怎么对你,就要先学会怎么对待别人。学会多想想你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或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