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学科教学总结
---------郑现鹏
本学期学校在教学方面组织了“海棠杯”赛课活动,“一课三讲”的课例研究。我结合这两大主题的教学教研活动,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多,但是结合课例研究的较少,小学领域的研究聚焦于某一领域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可借鉴性,如何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例研究相结合是我们小学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通过本次课例研究让数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更加清晰和具体地呈现出来,更好地促进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1、教师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看待教材,解读教材,教学设计要基于培养学生的关键、必备的基本素养。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分析都是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前提。但是有时候,发现教师只是是关注对重点难点和知识内容的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顺序的差异。往往忽略教材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导致学生知识对零散的知识点的记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要全局意识和学科高度来审视教材,解读教材,整合教材,架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也就是注重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相结合。李雪梅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一文中指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缺乏整体结构的意识和视野,尚未透过表面现象去寻找和发现知识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教师只有在对学科知识的内在基本结构有了深度把握以后,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形成知识结构链,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期末复习课教研活动中,我校岳主任也特别强调: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2、教学的实施过程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中经历思维发展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我并没有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教师先讲,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而是,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进行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汇报。我这样实施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更 大的自主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自身的能动性,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参与和沟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 我反思意识。
通过小组分工,每个小组成员都带着自己的任务:陈述事实、解释解题过程,评价和反馈,记录和收集意见等,这样做区别与传统的课堂问答模式,小组合作使课堂交流更解趋于多元化和自主化。引导学生在回顾方程方法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让学生解读情境中呈现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问题,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逐步学会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学会表达。让学生经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养成反思、检查等良好解决问题的习惯。
3、总结与思考
在本学期的教学和课例研究中,我经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深入的认识,结合学校举行的“海棠杯”课例研究活动,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度分析,把“一课三研”的课例研究模式与数学核心素养相融合,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根据,教学研究离不开课程和课堂,更离不开学生这一中心,需要我们在每一节课中去落实和实践,只有这样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不会停留在空洞的口号和没有实践的理论层面。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成长,更应该是一集体和团队的成长,只有教师群体的成长才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通过教研组的合作研究,一课三讲,课后评课来总结和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研究通过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集体讨论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为更多教师提供案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