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9月份正式上小学了。我和他妈妈主要依靠老师对每天作业的批注看儿子的情况。一天晚饭之后儿子提到了与同桌同学玩的游戏,然后说到了班主任老师上课点名批评了他和几个同学,并说对他们很失望,儿子说完很沮丧。我听到这些话感到又生气又心痛,生气是儿子上课不专心听课而是与同学玩游戏,而且儿子后面还说这个情况已经连续好几天了,另一方面对儿子因为老师批评和失望的话收到伤害感到心痛。我决定好好与儿子好好谈谈。
儿子说害怕我和妈妈骂他,很失落地说班主任老师不喜欢他了,还说自己无法控制自己上课玩,认为原因是自己还对小学不熟悉。我尽量引导儿子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上课要专心听课下课再和同学们好好玩。
我想起武志红心理学课提及的“无条件的保持型爱”,我不向儿子提什么表现好就会爱之类的条件,不希望用父母的期望带来儿子学习的压力而忽略了学习本身的有趣。另外,我注意到儿子关于“班主任不喜欢他”的表述太绝对化了,以偏概全的说法,就解释说班主任老师只是对儿子上课不听课玩游戏这一点不喜欢,并拿出老师在作业本上“好”、“很棒”等批注提醒他老师是喜欢他的。妈妈后来陪儿子一起练习了坐姿,共同体验和改进。
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因为我们也经历过这个过程,参与孩子成长就像自己照镜子一样。
在儿子小学头两个月的经历,我看到了新阶段之后他对新环境的一些不适感,因为学习知识让儿子脱离了以前以玩为主的幼儿园这一舒适区。另外儿子几次提及“我不能控制自己”的话语让我意识到习惯的力量。这让我想起自己最初学习与本行业不相关的股票投资那段啃书本的时光,自我学习的习惯是1年多的时间里逐步形成的。这样的阶段,保持耐心和积极的态度理解和陪同努力,调整和培养做事习惯实在很重要。
晚上辅导儿子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时他会很着急,写字和计算无法静下心来。当我问他着急什么原因的时候,他说自己担心的事情,居然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刚才出门的玩具没有放回到原处,或者想给我们做水果沙拉。我反思这个情况,这些在我眼中的小事,可能对于当时的儿子而言并不是小事,但他那个场景下的心境乱无法定下来,这与我平日里很多时候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浮躁忙了很多事但却没有做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儿子的行为表现让我再次对自己的心境做了反思。
自己自认为情商还不错的,但有一个早上我的行为表现让自己都汗颜。某个周五的早上儿子6点55分就起床了,但没有在床边的凳子上看到袜子,于是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声叫我帮他拿一双袜子给他。平日他起床晚,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都帮他拿了,但那天早上我看时间还早,就让他自己拿,但语气很生硬的。奶奶听到了后还想帮忙过去取,但两次被我拉住了。儿子一声不吭地自己到衣柜拿袜子接着默默地穿,然后这个时候眼泪流了下来。我心里那个痛了,内心的自己一直骂自己笨,儿子难得早起,我那个态度不能委婉一些嘛。洗漱后吃早饭前,我主动拥抱了儿子,然后向他道歉。在上班的车上,老婆建议我要学会共情。这不就是武志红心理学课讲过的概念嘛,我虽然懂这个道理但在行动上没有做到。老婆让我听一下心理咨询师朱芳宜讲的《接纳与界限》,当天晚上下班回来路上我听了一下,还是很有收获。按这四类分类,语气生硬的我就是独裁型,高标准但低支持。正确的姿势是积极引导型。按朱老师的建议,做到的方法论是:1、共情;2、明确支持的态度和期望的具体可量化的标准;3、言行要一致;4、对待孩子依然不配合的行为需要多思考一下为什么?5、真诚的链接和沟通是解决一切难题的良药。听完课后,我回顾之后意识到,这不正是接人之道吗?
学习与儿子幸福相处的过程也正是父母共同成长的过程啊!孩子就是我们成长的一面镜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