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一定要坚持

我又回来啦,“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句诗被我乱用了,不过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当初来简书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练笔、记录心迹,这是我的初心。为什么不能收拾好心情重新来过呢?“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低迷之后,依然要热爱生活。再说了,我从师父那里学到的东西也不能浪费,不发扬也要继承下来。

之前有个误区,觉得一定要积累够了才能动笔,然后写出好文来,但是后面一想,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好呢?为了写好文而写文,这不是写作的初衷,写出来的东西会缺少灵魂。

写作之前不要想着“一鸣惊人”,你想写什么着手写便是,写着写着就有感觉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写,越是觉得自己写的不好就越要坚持写。

为什么强调文字一定要坚持呢?因为坚持就是积累。你一边写东西一边就在思考,思考过程中你可能会产生一些怀疑一些不解,然后你会去通过各种途径去求证,求证其实就是一种学习。一边学习一边领悟,一边领悟一边总结,一边总结一边升华,一边升华一边就成了自己的思想,整理就成了文章。

如果你热爱文字,想要炉火纯青驾轻就熟,那一定得坚持、常练,能准确通过铜钱眼把油倒进壶里的卖油翁最后一句话:“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用在哪个方面都不过时。

养成一种积累的习惯,无论是各类知识还是人间生活,都是积累。即便是阅读摘抄,即便是记录生活中的一些繁杂琐事,即便是宣泄情感表情达意都未尝不可,至少,慢慢地,你会成为一个内心相当细腻的人。

内心细腻,你就会不动声色地观察感受你身处的世界,观察自然界观察人类观察社会,通过万事万物,洞察世间的美和丑、善与恶、真与假,你会有自己的想法,你会有坚定的信念,你会为自己的人格塑形,你会清楚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你懂得如何去取舍。对于一个明是非正三观的人来说,这些太重要了。

“know a bit of everything, not everything of all things”,这是我大学学院副校长教我们语音课的时候告诉我们的一句话,他想让我们明白的是:各行各业你都可以知道一点,而对每一行业又不可能也不必全面了解。这叫广泛学习。

那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你不需要知道所有东西,精通某一些东西就够了。但是前提是,你一定有你擅长的东西,脑子里是有货的。

坚持写作有很多好处,时间长了,你的语感会很好,逻辑不会乱、思维不会散、语序不会颠倒、词语不会错用。

组词造句也是一个技巧,运用组词,不仅是造句,同时也是造势。造势主要体现在排比句上,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恢宏大气、充分有理,我也是受师父影响,用心体会这个技巧并下意识运用出来。

排比,可以是几句话的同级并列,主要为了增强句势,比如举例子佐证或补充苍白的观点;可以是一句接一句由浅入深,或者一句接一句深入浅出,为了说明解析一个什么道理;可以是几个例子的对比,让文章的中心主旨或者你想表达的东西更有说服力。

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荒废了文字的,只在心血来潮灵光一闪的时候才写一点东西。所以,当今年一月份重新入驻简书来坚持日更的时候,我发现不仅是脑子里的储备十分贫乏,连思维都是局限的,在组织语言的时候都是表达不清的,思维深度更是不够。不是说写东西一定要写出什么深度来,只是我觉得我写的东西可能一个初中生就能秒杀我,两个字:稚嫩。

一写东西就是记流水账,一写东西就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曾是我一个最大的弊端。有的东西脱离实际不接地气,而且看上去还深奥难懂,实用性却不大。不过对于爱隐晦自己真实情感的人来说,这类文字大概是不欲与人知又想有少数人懂,所以就这样所谓地含蓄地说了出来。

任何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再通过想象加工美化,通过放大解剖披露,通过描绘形容记录,它是作者感受生活总结生活打磨出来的工艺品。所以创作是离开不了生活的,即使是隐晦地含蓄的表达,也是出于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不能全说的无奈所致。

真正打动人的文字不会是华而不实的。华而不实的文字没意义,只是一个花瓶,美则美矣,缺少内涵。但是我也欣赏那些洋洋洒洒通篇也能紧跟主题的华美、婉约、哀艳的文字,韵脚、句势、用典方面你不得不惊叹佩服,视觉美艺术美都有了,而且它们也不是“不实”,毕竟有情感,像是舞娘着华裳起舞,借优美的舞蹈身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一样。

但是这类文字很难控制力度,多是无病呻吟、多愁善感、伤春悲秋,而且还有种“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的意味。

为什么说很难控制力度?一方面,不是谁都可以哀而不伤华而不虚。若运用的好,就是清丽、脱俗、古典、内涵,运用不好,就成了艳俗,故作深情就是矫情,故作姿态就是丑态,让情感自然流露才是真正的美。

另一方面,这世上华丽的东西都是很难实用的,花瓶再美,不是古董,除了用来插花摆着好看也没多大利用价值。也许有的人就喜欢这类美的东西,就是为了赏心悦目,谁也不能说这是低级趣味,反而,它是一种很雅的东西。

以前也喜欢堆砌辞藻,喜欢用美人美事美草美花表达想法和情绪,什么美就凑什么。后面我发现我写不来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比较务实,不想去写一些太虚的东西,“水中月镜中花”,终归是用处不大。

哲学、玄学类的东西也是虚的,但是它们虚的有高度,他们是思想的结晶,但我悟性不好,不敢随意解读,因此,我也不太想写。

洗尽铅华,上淡妆,清雅一点,澄心净思,这是我能收拾文字让它看起来美一点的最大极限了。简单、朴素,外加啰嗦,就是我文字的一个特点。有时候写的东西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老长老长了。

总之,写作还是要回归生活,如果不想荒废文字,就一定要常练,坚持下来,总会有收获的。不要让思维丧失活性,不要让思想固化陈腐,不要让灵魂低俗虚空,不要让文词句典脱离生活,拒绝空谈,拒绝一味说理。

最后是师父教我的,打通写作的任督二脉:一、时间上打通,二、空间上打通,三、情感上打通。

时间上打通:回顾历史结合现在展望未来,联系想象。

空间上打通:由小地方联系大地方,由片区联系到全范围。

情感上打通:写出来的东西真情实感,可让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