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由,享受孤独

文/绵羊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由和孤独真的是相矛盾的吗?

这几天,跟风追了大家都在讨论的剧《好先生》,剧中的"好先生"路远受死去好友的委托照顾未成年的女儿佳禾。那天佳禾对路远说,我想要快点到十八岁,这样我就能得到自由。但我又不想十八岁这么快到来,因为这样也意味着我要面临孤独,我不想一个人。

转念一想,或许现在的高中生都是抱着如此的想法。一方面,终于可以挣脱父母和老师的束缚,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却也害怕没有人与他们一起分担离家远去之后的那些孤独一人的日子。

对于孤独的理解,网络上曾经有过等级区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似乎在这之中最高等级就是忍着疼痛一个人去看病。曾经也有一位朋友跟我说,最近最孤独的一件事就是去旅游错过了回家的车站,一个人在路边不知所措,只能随便找一个旅馆先解决下当晚的住宿问题。如果一定要给孤独做分类,我大概会划分为三种:跻身于人群的孤独,远离人人群的孤独以及隔绝人群的孤独。跻身于人群的孤独,很容易理解,就是大家所认为的一个人去做一些明明应该两个人或更多人做的事情。这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孤独,也是我认为最低层级的孤独,甚至连大家所公认最高级别的"一个人忍着痛去看医生"我都觉得是可以算入其中的。远离人群的孤独,大概与我看过的书《鲁滨逊漂流记》以及电影《荒岛余生》一般,是"一个人生活在离人群很远的荒无人烟的地方"。这是中级孤独。而,隔绝人群的孤独,即我认为孤独的最高级别,应该是如同电影《隐墙》一样,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群都隔绝开来,孤独地绝望地活着。明明知道我的世界以外还有其他人,但他们的世界里好像不再有我这个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之所以会这样去划分孤独,是因为我知道人是群居动物,只要是生活在一个大群体里,即便是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里,都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让你生存下去。而当你离开这些人群之后,被迫生活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回归人群。最不幸的,就是如《隐墙》里的女主角一样,被一面透明的墙囚禁在了一片可能只剩她本人一个高级动物的偌大森林,找不到任何人施救,连回归人群的希望都一点点破碎了,每天只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活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我很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后两种孤独我们是很难去感同身受的。因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可能生活中也很少会有人自愿想去一个没有人出没的地方居住。而第三种情况就更不可能发生了。但它们毕竟给了我一个启示,那就是,我们如今觉得孤独的瞬间,其实本质上来说,都是存在于精神层面的孤独,而非身体层面。精神层面的孤独,在我看来,往往都是由于本人的空虚、不充实或者对现实的不满足而导致。所以,我们从来都不需要抗拒孤独,与其为敌,而是应该珍惜它带给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我们在孤独时所激发的对各种事件的思考,都是它馈赠于我们的礼物。譬如,我每一个孤独的瞬间,思维都特别活跃,而我也很珍惜脑袋里迸发出的一个个有趣的想法。因此才有了你们看到的这一篇篇的文章。

而在排斥孤独的同时,大多数人对于自由也都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求。我曾经问过很多高中生,你毕业之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有人说,我要牵着女朋友的手跟逛街中的爸妈偶遇,有人说我要在网吧玩几个通宵的网游,也有人说我要跟朋友不醉不归。很天真,也很实在。大部分人追求的自由,不过是对于人身自由的向往。他们只是希望在做一些(自以为)无法无天的事情的时候,没有人在身边阻止他们、约束他们。我对于挣脱牢笼追逐自由的感受,不是很深刻。因为一直以来,我的父母都没有过多的限制过我。我读什么高中,上哪所大学,去哪个国家留学,全部都是自己做决定自己一手操办。我对于他们的请示,说起来也不过就是走一个过场。

但正如Igor Stravinsky说的那句话一般,"如果一切都任我欲为,我会有迷失在这自由深渊之感。"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孤独"与"自由"相矛盾,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两者是一个因果关系,认为"我自由了之后才有了落寞孤独之感"。但实际上,两者并无任何关系, 孤独是陪着一个人从出生到年老甚至离世的东西,并不是在追求自由的时候衍生出来的东西。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两者是可以相结合的。而对于这两者结合得最完美的,我觉得应该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方面,他被冤枉入狱,狱长不惜销毁证据将他留在狱中,他渴望着自由。另一方面,他孤独地挖墙十五年,等待着时机越狱。毋庸置疑,他是极其孤独的,他一个人承受着所有的秘密,甚至连最好的朋友都只字未提。而越狱计划中,他为自己重新设了一个新的身份,没有与任何以前认识的人相联系。以这个新身份去银行领取那笔为狱长做假账转移来的钱财的时候,他嘴角一抹笑容,似乎是重生了一般。


后来,再次听到"自由和落寞之间怎么换算"这一句歌词的时候,我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说上一句,这两者根本不用换算。因为,向往自由,享受孤独,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状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片段一 稀缺原理: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
    Fly_Catkin阅读 314评论 0 0
  • 我是一个做事情跟着自己心走的人,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无论何时要是对什么有了浓厚的兴趣,不管怎样我都是会去做的。或...
    妖精的替身阅读 3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