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微信中看到这篇文章,甚是符合当前的某些境况。感叹之余,一是由衷佩服作者的坦荡;二是痛惜今日教育的悲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来,亲眼目睹了教育逐渐被扭曲的种种怪象。原本简单质朴的课堂教学被魔化成各种华而不实的课堂模式,而且还冠冕堂皇的加上所谓的“高效课堂”,这种“千人一课”“千课一模”的壮举真是对教育最大的讽刺。孔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就总结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真谛。就这一点来说,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和古人相差甚远。
学校本应是一片净土,即便是在战乱年代,再凶残的战争贩子也不敢轻易进犯学校这片净土,所以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教育也不乏人才辈出。而今处在和平年代,学校却不再是净土一片。各种的“检查”、“验收”、“评比”多到让人应接不暇,真是难得有一周的安静,每周都有各种各样的安排、检查,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检查,教师忙于补各种资料,学生行为习惯乱七八糟……在这种不正常的教育之风的滋长下,助长了各种不良之风的滋生,管理者不能用心于管理却热衷于迎合,教师不能静心于教学却熟练于做表面工作。甚至连学生也被训练的能自如的应付各类检查,谎话、假话更是家常便饭。哎,如此种种在教育界已经见惯不怪了。探寻浮躁之风的根源,或来源于管理者寻求政绩的驱动,或来源于学校的盲从。浮躁之气弥漫在校园的角角落落,试想在如此浮躁的环境下,教育能不变质吗?不可否认的是浮躁之风之所以盛行,却是多方联手、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各部门的驱动下,教育逐渐偏离了重心,而且愈行愈远。 早已厌倦教育的喧哗与嘈杂,渴望教育回归本真。让学校安静下来,让教师安心下来,让学生静下心来 ,这便是最好的教育。抛却浮躁寻本真, 不忘初心追光阴。静听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外云卷云舒。在这花开花落,去去留留之中,我们要做的只应是——花开时,用心细品花儿的芬芳;花谢时,静听花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