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孤寂(一)(二)

这篇文章,“标题”会自动淘汰一批人认真把它看完,因为它不够吸引眼球,似乎更符合哲学的范畴;

“作者”会自动淘汰一批人看完它,因为她不是大咖,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美貌、没有财富,没有阅读量。

“结构和排版”会自动淘汰一批人把它看完,因为它没有好玩的图片与动画,没有分界线,没有字体段落的色彩、大小的变化;

“逻辑”会自动淘汰一批人耐心的看完它,因为它没有故事、没有悬念、没有事先设计好的剧情、套路;

你的知识结构、职业、学习力、视野、思考力,会自动淘汰掉你来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因为,没有相关的经历和思考,“论孤寂”主题本身,你就读不懂。但很多人以为他懂,就像很多人以为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爱情,什么是责任……其实,对于他们常常谈论的,他们根本一无所知。

我也不懂,因为,我发现,随着我对这个主题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清清楚楚地知晓,自己有多么无知,多么匮乏。这篇文章,只是开启我不断学习的导引。

我将用第一人称表述,把自己直接的经验作为剖析主题的素材,这就省去再消耗心神来对付形式本身了,世上最伟大最杰出的创造,就是直接没有任何形式,就像没有被加工和使用过的原材料的地位一样。

我将用乱箭穿心的方法,就是每一笔都只围绕“孤寂”本身,直指矛盾点,互不成关联的方法,竭力把己的经历和思考,关于孤寂这个题目的有关一切和大家分享,愿我们身为人本身,对生命体本身的驾驭,更能有力量,收放自如;同时,我认为,孤寂是万念之本宗。

三年前,某一刻,我就发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这个理论在心理,教育等很多领域里,被作为神谕一样来用。可是,它丝毫没办法解释任何东西,一旦你深思的话。

它说,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产生。而且人的需要成金字塔一样,有级次的同时,有基础与发展之分。具体内容,在此不做展开。

我们人,不能拿生存的必需,在此之上谈论任何问题。因为,空气,水,食物,住房,睡眠等是得以活命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你要是把这些条件拿来作为低级需求的划分,或是谈判的筹码,那你无疑是赢家。你都不让人活了,怎么谈?如果在此基础继续任何发展创造性加工的话,你遏制了咽喉,游戏直接结束。这是马斯洛层次理论荒诞之一。

永远不要拿人家赖以活命的条件来谈高尚,谈归属,谈爱,谈价值感。这本不是一个领域的事情。不要拿此来评判低级和高级,这是资源获得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此。一个拥有别墅和豪车,吃穿丰满外溢的人,他是好的工程师,好的医生,好的牧师吗?他在此基础上,会致力于寻求更高级别的需求满足吗?反之,亦然。

一个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并不影响他去帮助孩子和需要他帮助的人。你说,他没有在追求更高级的价值体现或是高峰体验吗?他又怎么权衡处理了,自己的生存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害了我们中国人,在不知不觉里,进入到了我们时代人的集体潜意识中。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不懂思辨,或是不够珍视思辨的民族。可悲的低级与高级,基础与发展。

每一个人作为自主个体,它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他可以成为不食烟火的修行者,可以成为沉迷情色的艺术家,可以成为各式领域里,无限发展的偏执狂。为什么一定要逐级,用有层次的需要来划分呢?

我认为,所有的需要之间都是平等,平级的,没有层次,没有低级高级。我们只有打破了这种级次感,我们的心解放了,没有了压迫与外在评判,归类,与限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控,自律,才能有效的安排好自己的时空,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自由的人,竭尽全力的寻找自己所想要的一切资源,并合理利用,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把自己受限在一个荒诞的有级次的宝塔里。

而人与人一切的纷繁有别之处,我认为,归根结底是获得资源的多少与处理自身孤寂的能力的区分上。没有比能搞清楚这二点,再能让我们的心能够开放,让我们的生命能够获得自由自尊自主了。

获得资源上,暂不诠释。我们每个人的出生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个人学习力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等等,都决定了,我们在这个社会里,所能拥有的生存资源的多寡。从而,表现在外显的生命形式上就是大家所能看到的一切了。也就是所谓的低级需要,生存需要,发展需要,高级需要。

第二,关于“孤寂”。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只有在这一点上,我们人,才可以做出有发展,有学习,有锻炼,有评判的权利。

一个人处理“孤寂”的能力,和与之关系的把握,决定了这个人的生命形式的不同形态。我真不想用平庸、优秀、低劣、卓越等字眼来说明这个问题。不想,但我暂时又没有能力,用别的更温和的方式来进一步诠释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搞清楚这个,我们人,活起来才能轻松,有方向,最终获得圆满。

越高级的生物,越可以自成体系,越是能自成体系,就说明,他在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里,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越能保全生命。这个高级没有凌驾的意思。只是在平等中,谁更有能力。

孤寂,就是圆心的点,向外界散发着无数线,那线,可以去捆绑纠缠任何事物,像吐着红舌的怪兽,不断的吸吮着外界的能量、鲜血来喂养着中心的那个圆点。

我们的各式行为,都是为了喂养那个圆点,孤寂——身而为人的,终生的发展任务。

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在母体里,由着一条脐带被供给着。殊不知,当我们的脐带被剪断的时候,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生命供给,无需再向外界抛出一条条线,去吸吮着各式的养料。

可是,我们不能忘记,生命孕育时期,有供给的那个环境,我们不能忘记,生命形成时期,那个温暖自由安全的子宫环境,我们将用一生的生命,力求再次寻找到它。可是,那段记忆,被永远的尘封了,而我们不自知,一味盲目追求回到生命开始的那个温床。

孤寂,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话题,它是人类发展的全部内容所在。因为生命本身的特质,就是如此。

《论孤寂》(二)

人类的生命存在形式最多:单身,丁克,小家庭,大家庭,异性,同性……

在需要层次理论里,爱与归属的需要,应该讲的就是情感依附范畴,从生存性需要,上升到发展性需要了。

在我看来,这一点和生存需要是并列关系绝非级次关系。

孤独,独立,孤寂,独自——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是有违天性的,但又是伟大的,神性的。

对过一本书,说人类性格里,有亚当一号性格和亚当二号性格;有知识性的,有非知识性的。

在我看来,一个人,能修炼到真正意义上的,享受独自,享受孤寂,那么,便是伟大的,可以类比圣人了。往往,人类很多的璀璨,也都是,来源于孤寂中的时刻。只有那是,才是创造的,才是可以与时空绝缘,全然的与创造的一切融合在一起。

接下来就是方向性问题。

在那时,你可以选择建设,或是破坏为主题。二者本没有冲突,只是一个向生,一个向死而已。但前提,一定是孤寂的一元时间里。除此之外,都谈不上创造。

你能有多孤寂并甘享其中,你就能有多大的与众不同。

接《论孤寂》(一),所以,我大篇阐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错误,在于我发现,这个需要层次理论可以有另一个模型,那就是一个标有圆点的圆。圆心是孤寂,圆是一切的任何需要。

享有孤寂,那他就自称圆点,没有任何需要,只有创造或是甘享身为人本身就生命体。如果他没有这个修炼,那么,他任何需要都可以直指孤寂,与摆脱孤寂为一切动力源泉。那你非要拿事物,睡眠,性,温暖,来说这个层次的话,那就没必要谈了。就好像你拿空气阳光水的需要,来类比大房子和父母亲。扯不清的,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一起类比,绝不和田忌赛马玩赛马。

哺乳动物,在子宫里孕育成长,它就是完成了生命中的生命。不管是人际也好,还是社会生活也好,还是情感也好,所有的一切,都摆脱不了另一个生命。除非它自成生命。

孤寂,就是把他从别的生命中拉出去,再造生命,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发明,可以是一个谋略。你说生孩子,狗狗都会的事情,和孤寂不是一个话题,凡是原始本能的事情,被归纳到空气水实物里。讨论?可以从资源占有,资源分配上看。大自然已经再做着优胜劣汰的事情了,无需我们操心。

住别墅的三妻四妾,睡马路的只有野狗相伴。你说哪个好?你说排骨好吃,还是稻糠好吃呢?

你又说,三妻四妾不道德,养个狗多潇洒。那你真没加过世面。

如果从孤寂的角度来看,这些有什么问题呢?那都是他自己在处理生命中的生命,以为成为产生生命的生命的事情。三妻四妾和野狗,他们的需求层次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没有甘享孤寂成为一个圆点。

既然这样,成为圆点,甘享孤寂的人,对他们来说,三妻四妾和野狗如同空气。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创造。

所以,孤寂是有悖人性的,又是崇高伟大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