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朴民风忆当年,深厚乡情铭心田

淳朴民风忆当年,

深厚乡情铭心田。

作家倾情写佳作,

惹得人们格外怜。

今天早晨,看到著名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散文佳作《有些风情不再》,觉得不错,而且也触动了我那如长江那么长的乡愁。说实话,我读作家的这篇深情款款的文章,当然没有嚎啕大哭,但却热泪盈眶。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看见作家的故园当年淳朴的民风,全村的平民百姓之间相处得多么融洽,这是城里人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所不能与之相互媲美的。

可是作家看到的故园早已拆迁,乡村的水泥路已经面目全非,村子的原址已经沧海桑田地变成了良田,也许到时候会麦苗青青,翻涌起的麦浪诠释着无限的蓬勃生机。

作家虽然对拆迁无可厚非,但他到底心里涌起一股怅然若失的情绪。这是因为他知道村子拆迁了,那些淳朴的民风也会跟着深厚的乡情成为过去式,这让作家怎么可能不泛起一股挥之不去的乡愁呢?

作家接着深情地回忆他家在全村盖第一座楼房时,村民们不仅主动地让他家搬迁的东西,存放在他们那里,而且还热情地做义务工,不计报酬地帮他家盖楼房搬砖加瓦,以及搅拌混凝土和石灰沙灰等,总之,就是在建房师傅手下打杂,做小工。

作家很感动,他紧接着就写了他当兵归来也曾经帮村民们做义务工,尽管他干活是外行,但乡亲们丝毫不计较,他们看到他人在当场,就满心欢喜和满足了,这反映出村民们多么朴素无华且真挚的感情啊,不仅让作家感动不已,也让我们感动万分。

作家紧接着写不仅造房子全村人热情地相互帮忙,就连婚丧红白之事,村里人也会纷纷向当事的家庭伸出热情的手。这种村里左邻右舍的互相帮扶的民风,不仅他们村子有,就是整个苏州也是有的。

作家接着深情地描述了当年村子里,谁家有老人六十华诞,谁家小孩满月,谁家姑娘出嫁或者小伙子娶新,都会挨家挨户地送好吃的东西,即便是冤家有嫌隙的,也不会不送,而对方也不会冷漠地拒绝。作家写的这种美好的人间的真挚的情愫,在我们苏北平原老家也是有的,我们那里凡是家里遇到喜事的,都会包场放露天电影给全村人看,我想这跟作家的故园的美好的风情,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作家的文章脉络清晰,文章完全以乡情为红线,把那些美好的事情像璀璨夺目的宝石一样串联在这根红线上,给我们学习写作的人以无限的启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家在船了浜的老房子拆迁已有两年了,最近我回老地方看过,当然原来的乡村水泥路已经面目全非,而原来的村子都变成了麦田...
    蒋坤元阅读 9,944评论 79 191
  •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出生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古朴的村庄,村庄远离城镇、民风淳朴,全村几乎都是“谢”姓,村庄也用姓氏命...
    静心琳听阅读 3,558评论 2 21
  • 听说有一古村落卫坡村,我得去看看。 出城约20里,向北沿王城大道,朝连霍高速方向,到高速口左转,就是卫坡古民居。 ...
    送人玫瑰阅读 4,151评论 0 8
  •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完小年过大年。 童年的时候,农村这些儿歌道...
    时空穿梭机阅读 3,579评论 1 3
  • 王伟 : 事情只听了一家之言,不方便对事件本身做评论,不过我从小农村长大,现在做蜂蜜也要和很多蜂农打交道,我就说说...
    不逗比不舒服斯基阅读 1,3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