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的旅行,跟所有人都不一样,会根据朋友圈倒推旅行内容,会穿上工作服到景点打卡,会一边旅游一边处理工作,会在旅行中故意制造意外去增加体验感。
在本次南非旅行过程中,我在大巴车上又总结了自己特色的旅行艺术,基本上每次都会用这些checklist来要求自我。
1、整理导游讲的知识点
我发现跟团的好处就在于地导会根据他们自己在当地多年的居住经验分享一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内容,比如陈总分享了在安哥拉做生意的细节,魏导分享了400w兰特买1000平米房子的图片,张导讲述了delivery要2小时以上等等。
同时根据到现场的观察,跟地导互动,比如小章说酒店吹风机一直没有送到,包括我们的红酒开瓶器也一直没有送。于是跟导游沟通当地人的办事效率,最后发现连送外面的时间都很慢很拖,从入关的时候办理盖章手续就可以看出来。
我会在记事本中记录,关妹也会记录,当她会马上发成朋友圈,而我只是写成简书文章给自己看,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整理成旅行分享PPT,作为旅行的重要收获。
2、新增博客知识点
导游讲是一方面,自己看也是一种补充,但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是需要其他人讲给我们听,比如说是博客上的。一方面是打车上时间多,不听点内容不好打发,另外一方面,博客里的内容可以成为旅行过程中的新谈资,以及自己知识库盲区的清扫。比如这些就重点听了关于大航海时代相关的背景博客。
每天晚上在酒店里下载好博客音频内容,供第二天收听,同时根据听到的内容,与导游提问互动,相互验证。
3、学会摄影技能
在旅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学会一项技能,我觉得就很空虚,感觉浪费了大好时光。好望角视频的生产记录,就是我摄影的一个关键节点。之前都是拍照,但现在是视频年代,还是摄影记忆力最强烈。
于是现在抖音上搜索到个人觉得最好的视频,找到其背后的音乐,然后找到视频的机位角度去好望角拍摄。不过在此基础上,我还进行了改进,让彭总在下山的时候用电影镜头拍摄了我的近距离摘掉眼镜的视频,成为了画龙点睛之笔。另外用剪映的“添加帧”功能实现镜头的拉近,还是在飞机上跟黎律师学习的。
4、换种角度思考旅行
以前总喜欢用游客思维去思考这个旅行过程,想这个景点美不美,好不好玩。现在我就会以旅行社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去规划这个行程,为什么要这样规划行程,比如花园大道,齐齐卡马公园,在我看来都是极大浪费时间且景色又很一般的经典,后来经过我与张导的探讨,终于得出来了结论。
一、这是南非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成熟旅行线路,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二、南非人自驾花园大道,除了看景色,更主要是玩各种极限运动,蹦极、看鲨鱼、开战斗机等等,这是这些内容中国游客没法体验而已。
剩下来的理由,是我自己站在旅行社的角度去思考的。因为南非旅游资源有限,主要集中在开普敦和东海岸,而开普敦我们已经玩了两天了,不可能一直在开普敦,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旅行要去精良多景点的想法,所以,就只能去东海岸,而东海岸本地人自己路过各个小镇,可以深入了解,而我们只是简单路过,所以没有办法体验小镇游的那种美好。
5、每晚喝一瓶葡萄酒
6、穿上工作服到景点打卡:准备三件带logo的衣服,每天换着穿,穿完就扔掉。
7、给当地人准备的中国雪茄:在机场买的mini雪茄,绝大多数老外都没有见过也没有抽过,我正好送给了当时很ncie的司机。
8、根据朋友圈文案倒推旅行内容:提前写好文案,准备好构图机位,然后倒推应该去什么样的经典、什么角度的拍照(精准的摆拍)才够得上文案的内容与逼格。
9、每天复盘,把游记写入简书
10、整理手机历史照片到电脑,飞机上整理打发
11、刷朋友圈,给平时不联系的人点赞朋友圈,同时根据朋友圈的人物更新onenote里的渠道信息。
12、突破自我:结交团里的朋友,主动申请当团副,车上给张导发言总结,搭讪姑娘,给陌生人发烟。包括在乔治万豪酒店里,死活不给服务费,就看能不能行。
13、分享旅行PPT:在旅行中写完本次旅行PPT,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一般是结束后才开始写。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旅行中跟团友分享PPT,一是PPT准备有点晚,在太阳城才写好,二是没有U盘,没有插在电视机上。所以立马买了一个Type-C USB手机电脑两用的U盘,为以后的分享做好准备。
14、把旅行当作减肥:严格控糖,控制饮食。比如这次南非之行,我就非常喜欢每天的中餐,尤其是紫菜蛋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