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屏幕跳出“今日10月10日,广西大学建校97周年”的消息提醒时,窗外的秋阳正穿过纱帘,在我堆满书籍的书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案头那张泛黄的同学合影照片突然闯入视线——三十年前的我们站着或蹲着在综合楼前的梧桐树下,年轻的面庞被阳光镀上金边,身后是青砖黛瓦的老校舍,檐角飞翘处还挂着晨露。刹那间,时光的门扉轰然洞开,那些封存在记忆深处的画面,裹挟着桂花香与书卷气,潮水般漫涌而来。

犹记初踏进西大门槛的那个九月,邕江的风裹挟着亚热带特有的湿润,将我的白衬衫吹得鼓胀如帆。彼时的综合楼尚显质朴,红墙灰瓦间爬满紫藤,阶梯教室的木窗棂总在晨光中筛落细密的光栅。最爱的是清晨六点半的图书馆,晨曦尚未完全撕开夜幕,走廊里已浮动着沙沙的翻书声。我常坐在靠窗的位置,看朝霞渐次染红书本的封面,笔尖划过草稿纸的声响,与远处传来的鸟鸣交织成青春最清亮的乐章。那时的条件远不如如今,多人宿舍略显拥挤,洗热水澡得要排队,微机室的286电脑开机需等待漫长的自检程序,上晚自习要提前到教室占位置,正是这些经历,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带给了我们更多难忘的记忆,也丰富了我们的青春时光。
三十年沧桑巨变,当年的泥泞小道已拓宽为柏油马路,旧宿舍区矗立起现代化的学生公寓,曾经需要步行半小时才能到达的地方,如今有校车轻松送达。但有些东西始终未变:三角梅依然攀满教学楼的外墙,每年春天准时绽放;君武馆前的古榕树依旧撑开巨大的绿伞,庇护着往来的学子;图书馆深夜的灯光,依然执着地照亮求知者的眼眸。去年返校参加校友活动,遇见当年教我们的老师,他说:“西大的魂,是‘勤恳朴诚’四个字。”这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对母校精神密码的认知——它不在华丽的标语里,而在老教授批改作业时的专注眼神中,在食堂阿姨多给的那勺肉汤里,在学弟学妹们熬夜备考时相互鼓励的话语中。
此刻,抚摩着胸前佩戴的校徽,金属质感的温度透过衬衫渗入心田。这枚小小的徽章,承载着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大学年代,见证着一所高校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铿锵步伐。愿亲爱的母校,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做知识的摆渡人,做文明的播种机,让八桂大地的教育星火越燃越旺;愿青年园里的新苗,能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实现中国梦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愿所有的西大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记得“广西大学”这四个字背后的分量——那是家国情怀的寄托,是文化血脉的传承,更是生命历程中最温暖的坐标。
值此九十七华诞之际,惟愿母校如邕江之水,奔流不息;似南岭青松,苍翠永驻。待到来年此时,定当携儿孙辈重游故地,再看一回秋阳下的梧桐,再听一遍上课铃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