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中的Traceroute的工作原理

  Traceroute通过在源端发送ttl值较小的探测数据包(默认为udp包)来追踪到达目标IP的路径。
   源端将初始ttl值设置为1,向目标IP发送3个探测包,已发送的探测包每经过一个节点,ttl值就会减1,当中间节点在探测包后,如果发现报文的目的地不是本地地址且报文的TTL字段值已经减为1,这种情况下,该节点设备会将该报文丢弃,并给源端发送TTL超时的ICMP报文,源端收到报文后,会显示一行 ttl(源端的初始ttl值)、中间节点IP,3个探测数据包的往返时间。之后源端将初始ttl值加1,再重新发3个探测包,最终再示一行 ttl(源端的初始ttl值)、中间节点IP,3个探测数据包的往返时间。
   如此不断循环,直到收到ICMP(port unreachable)信息或者ttl值到了最大值(默认为30跳)。这样就可以显示出每一个中间节点的相关信息(即路由追踪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