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在《人世间》中写了这样一句扎心的话:“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优秀一样。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
梁晓声用作家的敏感、睿智和见识一语道破父母同子女相处的真相,但是我们普通人却未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大部分父母对于生孩子或者养孩子这件事都有着心照不宣的目的,比如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或者养老送终等。
因为这样的目的,就难免不对孩子抱有期望,对那些普普通通没什么出息的孩子,就各种督促,希望他努力赚钱,早日发财致富,而从来不去想他能不能做到,愿不愿意去做。
对那些从小就显露出聪明才智的孩子,更是寄予厚望,希望他最好能考上北大、清华,或者出国深造,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就,光耀门楣,令众人羡慕不已,而从来不去问他累不累。父母的要求,看似合理,实则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孩子的负累,让他们苦不堪言,又无从诉说。
其实,子女对于父母来说从来都不应该是完成他们心愿或目的的工具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是人生路上的同伴关系。正如朋友圈曾经疯狂转发的那句话所言:“生孩子的意义,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此生足矣。”
当我们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之后,就不会对他有那么多的苛责,可以坦然地接受他本来的样子,他若是普通,就看着他在世俗生活里打转,只要平安喜乐就好;他若是优秀,就放手让他打拼,人生的起起落落都是他宝贵的经历,无需担心他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
接受孩子的一切吧,因为每一个父母都是没经过子女的同意就把他们带来这个世界的。孩子若是孝顺,那是你的福气,感恩便好,孩子若是不孝,也没必要气急败坏,唉声叹气,毕竟人这一辈子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