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吐槽教育的文章,emmmm,吐槽到出血~!

这是一篇吐槽性的文章,如果你想看干货请出门左拐座上客,如果你对教育没兴趣且大概率单身一辈子请转移到隔壁抖音。

在教育领域想吐槽的太多,一时半会能想到的又太少,因此这是一篇“未完成”的教育类吐槽文章。好了, 正事说完了开始废话了。

摇摇车里的小苹果

摇摇车对宝宝的吸引力比女人对男人的吸引力还强烈——男人可以完全忽略走过来的“恐龙”,可再陈旧的摇摇车宝宝都很喜欢。

女儿一岁多时格外喜欢去门口小店坐摇摇车,一坐就是四五块钱(还好家里大头多)。那段日子,她只要出门玩就嚷嚷着坐摇摇车,神奇的是不管是去超市、去动物园还是去儿童医院你都能找到摇摇车。

陪宝宝做了很多次摇摇车后,我对里面的歌曲耳熟能详:一首英文歌,一首喜洋洋主题曲,以及听到吐的小苹果。

前两首歌我都能接受,毕竟英文歌听不懂,喜洋洋挺低龄,但你搞个小苹果就很点说不过去了,为何一首烂大街的、动画片里从未出现的歌曲被放到孩子玩的摇摇车里?

这音乐到底是给宝宝听的还是给大人听的?如果是给大人听有点不太合理,虽然有科学研究显示噪声确实能影响人们的理性选择,更容易买下自己不需要的产品。但你至少要把摇摇车放在热销产品附近啊!毕竟没有哪个家长傻到在宝宝做摇摇车的时候跑去购物。

那就只能是放给宝宝听的了,可宝宝毕竟听不懂这么多语言,对于他们而言更多像我们听英文歌一样——只能听懂旋律。可小朋友这歌根本没啥旋律可言啊,如果从编曲的角度来看,这首歌简直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毫无技术性可言。不信你们问问老Jay迷吧那些天天研究周杰伦歌曲作曲的人就知道。

我没指望在瑶瑶车里听到肖邦的《夜曲》或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但至少咱们不同外形的摇摇车能换些不同的歌曲吧。就和安卓手机能装各种主题一样,不同的摇摇车也应该有不同的主题音乐啊,至少走点心啊~

既然扯到了古典乐,就有必要说下古典乐与孩子智商的关系了。在傻叉百度上你总能找到那些“听古典乐的孩子更加聪明”之类的文章,不信你们看看那些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哪个不热爱古典乐?!那么显然古典乐听的越多孩子数学成绩越好啊!

但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和听古典乐没半毛钱关系,那些说听古典乐和数学成绩相关的研究存在两大问题:

第一、这东西根本无法控制变量,因为时间跨度太长,影响因素太多。大家都听过“多吃花椰菜对身体好”这个建议,上网查下你也会找到非常多这方面的调查报告。这些研究人员采用的方法是这样的:先找到几千个年龄、体质差不多的人,让其中一半人经常吃花椰菜,而另一半人则完全不吃花椰菜。十年后根据这些人的身体状况,科学家发现吃花椰菜的人身体状况比另一组好很多,于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看似非常有说服力,可实际上这些科学家在表达数据的时候会故意把那些“不吃花椰菜身体也非常好”和“吃了花椰菜身体却很差”的这两类人全部剔除,只留下符合自己预期的实验数据。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科学家在做实验之前就已经默认“吃花椰菜对身体好”这个理论,他们的实验无非就是想佐证这一想法!

真实的原因是,那些经常吃花椰菜的人可能非常自律——早睡早起、热爱锻炼身体、从不暴饮暴食......这一系列因素才让他拥有了健康的身体。而“古典乐和数学成绩”的关系也是这样:

愿意给孩子听古典乐的家长本身层次就不低,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收入水平不会太差。因此会给孩子提供更多其他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都让孩子未来的数学成绩更好;

第二、音乐的本质确实和数学一样——是一个完善的符号系统,前者是音符,后者是数字。如果孩子对古典乐很敏感,就说明孩子对符号很敏感,这样也就更有数学天赋。因此我们应该说是孩子具备学习数学的智能天赋,所以才对古典乐感兴趣,而不是反过来。

15元买了一根棉花糖

我喜欢带女儿出去玩,天气好就去接触大自然,天气差就去CBD,反正一定要出去,至于具体是去哪里玩,随缘咯。

我发现不管去哪里总有那些卖各种小孩零食或玩具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的价格还真不便宜——一个吹泡泡的要10元,一个小风筝要20元。如果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卖“3D冰淇淋”的摊子,很抱歉,你的20块又要没了。

带孩子出来玩的家长,都有种旅游的心态,多花点钱无所谓,孩子开心就好。可问题是买的这些东西孩子多半玩不了一会就成了大人手里的累赘了。一方面孩子太小注意力天生发散,很难对一件容易的事情产生持久的兴趣;另外一方面这些东西确实无聊到爆炸,如果不是因为上面可爱的动漫形象,估计孩子也看不上。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并不在乎你这个玩具或者棒棒糖值不值这个价钱,但我只希望你的产品质量能稍微靠谱点——不求你多好吃,但求至少让我们吃得下去吧:

去年11月,我带女儿去“六合巴布洛生态谷”玩,在一个主卖绿色有机食物的超市居然看到了喜洋洋棉花糖!!!女儿看到后死活要买,没办法,花了15大洋买了个。可艹蛋的是,女儿仅仅吃了一口就不要吃了。我拿来一添——好嘛,全是颗粒状的糖,咬下去硬邦邦的,甜的腻死人。

也就是说,我这15块钱既没有让女儿开心也没能品尝到棉花糖的美味,我这是脑子出毛病了吧~当然,作为世界上消费环境最好的国家,16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允许这些劣质的产品生存,甚至还可能发展。

“存在即合理”,我相信一定有人觉得这棉花糖很好吃。但我反感的是它们用孩子们最钟爱的动漫形象作为包装的时候,却给予这些动漫形象最恶心的“内在”!这不仅仅是十几块钱的事情,而是关于一种乐趣的消退——探索的乐趣。

对很小的孩子而言,每一次旅游、每一次阅读,当然也包括每一次购买零食或玩具都是一次全新的冒险之旅。可这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东西让孩子的一次次探索最终以乏味和无趣而告终。他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他们的童话世界或许没以前那么完美了。

请问绘本上为何这么多文字?

当当书香节打折,200块钱书只要付100元,于是我一下子买了好多绘本给女儿看。生怕买错,我买的时候还特意确认下适不适合三岁的孩子,确认无误后才购买。

几天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快递,可这些绘本却让我的心情多了些屎味——每一页都有4-5行字,多的甚至6行字。

这TM是绘本还是故事书?如果说绘本的话,你搞这么多字干什么?孩子看得懂?还是孩子能忍受家长的读书速度?如果是故事书的话,你搞这么多图画干什么?不爽归不爽,定睛一看,好嘛,国产书!!!怪我,当初没看作者就买了。

去年带女儿去上海参加童书展,买了好几本国外绘本回来,其中有一本是美国漫画家的《小丑和农夫》,整个绘本15页,只有“嘟嘟!嘟嘟!嘟嘟!”六个字,可我还是非常轻松地把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全告诉了女儿。因为所有的故事都通过绘画完美的诠释了出来,还要文字干什么?

另外还有一本谈论死亡的《爷爷的天使》,这个绘本挺厚,但这么多页也保证了平均每两页只有一句话!

我发现这两本绘本虽然没多少文字,但读后却依然非常有启发,而且它们的结局有点开放性,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可为何我们国内的一些绘本文字如此之多?

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缺乏创造力。我曾在网上专门研究过《猫和老鼠》和《喜洋洋与灰太狼》,为何前者几十年后依旧如此流行,大人孩子都爱看,而喜洋洋现在口碑已经彻底烂了?很多专业的人士从故事情节、场景设计、背景音乐选择等角度谈论,但有一个观点却让我很受启发——汤姆和杰瑞不会说话。

多棒的观点!我还真没怎么听到过猫和老鼠的对话,作者更多是通过行动、表情和背景乐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就需要创作团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隐藏的情绪,直观的显现出来。

而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两位主角却像个话痨,有任何情绪想法就来一番说教,画面无法表达的地方就用语言来表达,这显然简单轻松的多。可这样没有创造力的作品,能给孩子带来多么长久的快乐呢?

我认为绘本也好,漫画书也罢,应该是我们表达情绪的另一种方式——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我们都知道表达和写作的重要性,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必要条件。但表达能力不单单是口头和书面表达, 图片、视频甚至游戏都是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合理的运用这些表达形式,知道什么样的感受用图片或视频表达更能触动人?什么样的内容写成文字会更受欢迎?

0-6个月是宝宝英语的黄金启蒙期

没错,吐槽的就是《宝宝玩英语》!作为没啥特殊技能的平庸人士,我在创业公司只能啥都干一点。有段时间一直帮公司分析竞争产品,比如市场定位、内容特色、附加功能等等。

突然有天,大BOSS点名让我研究下《宝宝玩英语》,说营销做的特别好。于是我开始各方面了解这个项目。它的官网做的很Fashion,为了让那些家长相信它们的产品畅销海外,它们居然还给网站做了个英文版!(我刚刚去看已经删掉了)可我TM想问,你教孩子中文需要给孩子用个汉语启蒙软件吗?

但你别说, 还真有人信!而且《宝宝玩英语》的工作人员为了让这些“聪明的”妈妈们买单,页面上放了一大堆美国权威机构的科研结论——研究显示,0到6个月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3岁才开始接接触英语太晚了,你哪怕借钱也不能错过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啊~

有些话是我瞎扯的,但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他们充分利用了家长的焦虑感,让家长产生错过孩子成长关键的恐慌感。根据《影响力》这本书里的观点,恐惧、焦虑这些感受能让人们更愿意选择随波逐流,更容易非理性消费。再加上人类本来就有相信权威的倾向,自然能吸引到家长的注意力。

可这个产品的价格毕竟不便宜,尤其是在内容少的可怜并且毫无作用的情况下还要卖那么贵,那就必须搞点能刺激人的营销手段了:

每个新注册《宝宝玩英语》的宝妈可以免费获得一次为期7天的训练营,在这个训练营里,家长们只要每天完成兰心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你的孩子就会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甚至还会唱英文歌。

可一旦你根据要求按时完成任务了,孩子丝毫没变化怎么办?没事,你不仅不会责怪这个训练营,你还会坚持认为是自己做的方法有问题或者孩子自身天赋不足才没有完成。不信,你看看群里那些家长发的短视频,孩子个个有如在世乔布斯一样让人惊叹!

其实这是所有专家或专业机构的通病,当他们手里只有锤子的时候,满世界都是钉子。如果你上网了解下艾灸疗法,你会发现它几乎可以治愈任何妇科病,简直吊炸天的存在。同样,当那些起码还有点良知的企业——知道孩子3岁进行英语启蒙也并不晚——不做这块市场的时候。《宝宝玩英语》来了,他们通过逆天的努力和才华开拓了本不该存在的市场,比乔老爷还牛逼啊。

据我所知,英语启蒙在汉语环境很难实现。《爸爸去哪儿》那些英语666的孩子一方面是爸妈在家全用英文交流,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常在国外。《教养的迷思》说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移民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能在6个月到1年内彻底掌握英语,而且完全没有家乡语言的口音。这背后的原因是孩子的语言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父母对孩子语言的影响非常有限,哪怕父母英语再好,孩子去学校面对的同学说的全是中文,他也很难拥有持续学习英语的热情!

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是学习这种文化下人们的思考方式。我很早前听一个在国外创业的哥们说,英语讲究的是精准,往往一个意思只能用一种句子表示。可汉语就不同了,“意思意思”到底有几个意思呢?汉语是模糊的。因此我们更擅长整体思考,更大层次的思考问题;而英语环境的人更喜欢思考细节性问题,所以在中国人看来美国人很傻很天真。

目前国内很火的英语培训机构,比如号称全美国老师陪你孩子1对1的VIPKID,能做到的更多是让孩子掌握英语这个工具,而不可能让孩子能够用英语来思考。因为这种思考不是记住单词和短语就可以的,是需要彻底融入国外的环境,去体验他们的生活。

当孩子和同龄人一起用英语交流玩耍的时候,它才能像外国人那样思考。华尔街著名投资人罗杰斯为了让女儿学习汉语直接带孩子进入华人很多的新加坡公立学校读书,而且他还经常带孩子去中国玩,上次就特意来了南京,逛了夫子庙。

另外,根据“群体社会化”理论,如果一个技能孩子在同龄人中很难用到,孩子慢慢就会忘记这个技能。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一直坚持学钢琴,一方面你要在家里让孩子拥有学习钢琴的环境,另一方面你需要让孩子能一直待在一个学钢琴的同龄群体中,哪怕只是虚拟世界的群体,学英语同样如此。

emmmm,宝宝都能玩英语了,接下来该是宝宝玩数学,宝宝玩量子力学了吧。

小天才手表,手表中的渣渣辉

没有对贪玩蓝月知名代言人渣渣辉的不敬,毕竟他承包了我过去几个月的笑点。我这里想表达的是,小天才手表是一个非常渣的产品,是一个毫无必要性的产品。

忽略它的名字,这款智能手表的主打特性是“安全”:家长可以在手机APP中设置好一个位置范围,一旦孩子超过了规定的范围手机就会自动报警。这个功能在还是非常有市场的,毕竟每个家长最最担心的就是哪一天人回来了孩子不见了!

但光有这个功能还不行,毕竟很多家长都希望时刻了解孩子的行为,甚至孩子上个早教机构都要偷窥围观,于是就有了打电话和发语音信息的功能。做到这里,一款主打“安全”和“通讯”的智能手边应该差不多可以销售了。

但和日本的文化完全相反,中国文化讲求大而全,山寨机盛行的原因无非就是把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多的功能吗?按照这个逻辑,一款安全手表需要增加哪些功能才能更好卖呢?结合“小天才”这个智障的名字,自然早教功能非常合适。于是这款手表集合和所有早教机都用的功能——故事、英语启蒙、儿歌、唐诗三百首等等,而且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现代感和科技感,他们给这款手表新增了语音识别功能,可以让手表根据孩子的语言自动播放相应的内容。你看,多智能,多完美!

可这款手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说它是个安全定位硬件吧,貌似功能和可靠性还不如以安全著称的360生产的儿童手表。而且如果孩子真被人贩子看上了,我不认为人贩子会愚蠢到这么大的电子产品看不见。

你说它是个电话的替代品吧,咦,还真说得通。很多家长不愿意给孩子玩手机,更别提拥有自己的手机了。但这些家长又想时刻知道孩子的情况,这可怎么办呢?于是通话手表诞生了!这确实是个解决这种矛盾的好产品。

但问题在于,孩子真的想在学校被家长骚扰吗?据我所知,孩子进入学校后会展现出完全不同于家里的人格特质,他们会自动把学校看成完全不同于家庭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他们最在意的是同龄孩子。每个家长自己的成长中都应该有这种体会,自己和朋友玩的火热,突然你父母出现在朋友前面,你是有多尴尬。

当然你也许会说孩子万一有急事要联系家长呢?可学校一定有其他孩子有智能手表,退一万步说,老师绝对有手机。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去寻找办法,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人际能力得到锻炼,尤其是把这些问题解决后的满足感对自信心提升很有价值!学习和生活一样,不能太轻松,否则就失去了探索的欲望。

你说它是个早教产品吧,emmm,这个我能吐槽一整天,我会在下个问题在再说。

反正,这就是个不三不四,没啥实际价值的装饰品,你钱多任性咯~

凯叔,连大人都自惭形秽的声音

我承认之前凯叔讲故事很火,各大平台播放量惊人,也融资了很多钱。我自己也特意听过两个故事,讲述的确实非常棒:声音很温柔诱人、背景乐很符合故事的气氛、童声的出现也恰到好处。听到他的声音再听听自己在喜马拉雅听上录的声音,简直想找头猪撞死。

这是个好产品,温暖的产品,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个优秀的产品,因为它没有价值!教育孩子不同于其他任何事情,化妆品可以假、保健品可以无效、电影可以烂,这些产品最差的后果也无非是浪费时间和钱而已,反正相信这些产品的人时间也没啥重要的。

可教育是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复杂工程,往大了说决定国家的未来(你就把我们当美国人看吧),往小了说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因此,教育领域不作为就是在谋害孩子,毕竟时间成本在这里。

孩子的时间不仅宝贵而且不可逆,大自然是聪明的,它不知道什么方式最适合孩子,也没指望家长能给孩子什么好的教育。所以它设计了一个容错机制,让孩子的未来受到遗传、自身性格、学校、同龄人群体、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趋势、运气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还拥有指数级的互动组合,总之,你很难知道什么对孩子真正有影响。这也为什么学霸的学习经验毫无帮助的原因!

当然了心理学或社会科学家从数学和物理能基础科学吸收了实验的思想,通过随机对照实验来找出真正有效的办法。这个方法的逻辑是,让一部分人继续和平常一样做事,而让另一部分人使用新的工具做事,然后比较两个结果,如果统计人数够多,结果的可信度就越高。

因此,如果凯叔讲故事真的有如它自己宣传的那样,那他们应该安排一次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看看是不是听这些故事的孩子能更好地完成一些事情。当然,为了不出现“花椰菜”事件,需要让这个结果尽可能快的表现出来。

但就这样还存在问题,无论统计学还是随机对照实验都是针对群体而非个人的。比如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听凯叔讲故事长大而孩子情商更高的可能性是80%”,你的孩子可能就在这另外那20%里面。这也是平均思想在处理任何和人相关的事情时都失效的原因——没有人符合平均人标准,世界上也没有两篇相同的叶子。

那为什么很多可能无效的事情我们还要坚持去做呢?很简单,因为我们想去做。黑猩猩有孩子后就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陪孩子玩,这不是它有多伟大,而是陪孩子的是个非常快乐的事情。对我们人类而言更是如此,陪孩子的过程也是探索自己内心的过程,让你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

所以,给孩子讲故事是一个和孩子共同沟通的机会,是更好的了解孩子神奇世界的方式,也是建立平等沟通的第一部。哪怕你的声音再难听、你得普通话再不标准、只要是你的声音,孩子就格外喜欢。你甚至都不需要借助故事书,你只要把脑海里的故事讲出来就可以。你甚至可以一直重复这一个故事,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是无止境的,给他个问题他就能自由飞翔。

另外有一点,根据《为什么女巫必须死》这本书的观点,童话故事的结尾最好是个开放性的结尾,甚至一个正义和邪恶都失败的结尾。我们家长一直告诉孩子要善良,可现实社会却充满了邪恶,而且人的天性就有暴力情况,那么该如何调节父母的期望和孩子本性之间的矛盾呢?这就是童话故事的任务。它能调节孩子内心的矛盾,可现在的社会早就不是格林和安徒生那时候的社会了,“黑白决策,灰度认知”体现这个社会复杂多样的特征,因此让孩子拥有开放性结尾的故事很有必要。鉴于此,把孩子前几天遇到的事情编个不一样结局的故事也很有价值。

哇哦,我儿子上电视了!

每次去CBD购物时,都可以看到几个早教中心门口坐了很多家长,他们全神贯注的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这样的密切关注我认为至少会带来两个问题:

1、我们都知道距离产生美,虽然这是我曾经被女孩拒绝的借口,但这句话却完全正确。在电影《全名情敌》中,威尔史密斯是个恋爱高手,他告诉一个暗恋者陪女人逛街的秘诀:“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她有欣赏自己喜欢事情的自由,但你必须待在她能看一抬头就到你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毕竟我们身体很多地方的进化水平仍停留在原始社会。如果你和对方距离太近,自然能看到很多所谓的缺点,这显然不是美。同样,如果家长太过在意自己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焦虑——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龇牙咧嘴,当孩子表现差的时候眉头紧锁。这在很多外人眼里就是神经病啊!

如果我们放弃对孩子这种过度的关心,给予他们探索的自由和保留隐私的权利,我们就更容易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孩子。这时候你会明白旁边孩子的表现比你孩子还好,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和你家孩子在家里时候一样......这时候你会明白你的孩子就是普通人,一旦你有这种认识,你就会放宽心,努力引导孩子去做自己最擅长和喜欢的事情,而不是琴棋书画样样都让孩子学习。这样孩子反而更容易成为卓越的人!

2、由于任课老师知道一群带着放大镜的家长在闭路电视前围观,自然他们就不会想着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而是想着如何把事情作对或者说只是把事情做成家长想要的样子!

这就像老板现在员工后面围观一样,员工或许不会紧张,但一定是让目前的工作更符合老板的喜好。这种状态下产生出的产品真的能让你的孩子变好吗?

曾经我们把焦虑感买个白领,现在咱么要把焦虑感卖给孩子!

这年头什么最值钱!焦虑感最值钱!哪个产品能直击用户的焦虑感就一定大获成功。一个人刺激你的焦虑感你或许顶得住,但一大群海内外牛人组队刺激你焦虑感,谁TM顶得住!

自从得到APP获得巨大的成功后,知识付费迎来了最高潮迭起的时刻,一时间,各种直播课程拔地而起。什么《七天解决孩子尿床问题》、《三大法宝让孩子产生学习动力》、《一个秘诀让孩子爱上写作业》......太多太多,不过这些还算比较LOW的。

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就高端多了,搞了个公益项目《童行计划》,用绘本进行通识教育,帮孩子建立起多学科的知识脉络,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力!

可实际上这一类项目真的有效吗?这些项目能给孩子带来某个领域深刻的认知吗?在《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理解即思考,思考即行动,行动即兴趣”,如果一种知识无法引发孩子思考,那么它就不可能对孩子的生活产生帮助,也就毫无意义。比如知道地球有多少卫星,世界有几大洋都毫无意义!

我自己听过郝景芳的音频,每个都很短,简单介绍下一个有趣的现象,然后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有点像语音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和其他直播课、音频课一样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事先提高孩子对这一问题的敏感度。在《人类简史》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知识=体验×敏感度”。显然这类课程解决了是体验这一问题,可敏感度呢?

每个孩子都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能对自己遇到的事情产生无数的问题,这时常让家长应接不暇,可这就是有敏感度的问题——当孩子确实遇到过这类问题并产生了初步的思考,这时候学习效果才是最显著的。可如何在学习具体知识之前产生这方面的思考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欢迎大家思考。

既然谈到了通识教育,就有必要花些篇幅来聊聊通识教育。我不知道它的历史,但我知道为何最近它很火?在《技术元素》这本书里,KK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技术有自己的思想,它会自己决定如何进化和发展”,我们人类只能创造出技术,但对它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能把世界改变成什么鸟样毫无办法。这多么想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啊!

技术就像寄生虫一样,不断找到那些可以和自己结合的传统领域,慢慢的社会越变越复杂。于是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往往不是某领域专家能解决的了,它需要你同时拥有三四个领域的知识。这就是通识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通识教育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孩子“像X一样思考”,这个X可以是数学家、生物学家、历史学家等等。每种学科都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是孩子学了很深之后自己思考得来的。另一方面得指望老师在介绍知识点的时候能把该知识得来的科学过程介绍给孩子。

但不管那种方式,得到思维方式的过程一定的痛苦的,可这类音频产品已经帮你思考好了,总结好了,你只要听就行。试问这样简单的内容真的能让人更好的掌握吗?我们公司有个资深的英语老师,她告诉我虽然现在的英语教育越来越流行,教育越来越专业,但目前的现实确是孩子的英语水平越来越差!她认为的原因是现在的教育产品越来越容易和简单,孩子主动思考和研究的少了,所以这些孩子的英语水平比几十年前的孩子差很多。

既然对通识教育帮助不大,我们姑且把这类音频当成通识教育的启蒙吧,毕竟好的问题确实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问题是音频表现的形式非常单一,既然孩子需要的左右脑平衡发展,那么我们怎么样也要多些图片和视频吧,而且最好做成探索式的游戏。优美的设计,及时的反馈,有趣的失败可以让知识变得更有吸引力!

最后,郝景芳之所以强调“童行计划”是个公益项目,这背后也是有心理学理论支持的:当你的购买行为有个善意的事情的时候,人们更容易花多钱,会更容易非理性消费。就是这样!

当然,任何产品都要慢慢迭代,教育更是个长期站成,期待这个项目越来越好。

孩子3岁了,为了刺激他的左右脑,我决定带他出国玩

我在新东方做市场工作的时候,和泡泡少儿的老师在一个办公室——清一色女老师。这些老师聊教育的话题非常少,更多是聊化妆品、旅游之类的话题。

一次,一个孩子妈妈请假说要带孩子去苏梅岛旅游,这个老师事后发牢骚说:

“这么小孩子根本欣赏不了风景,为何去这么好的地方旅游?明明就是夫妻两个自己想去。”

“是的”另外的老师插嘴道:“这样爷爷奶奶会给他们很多钱旅游的。”

短短的几句话反映了两个很现实的问题:一、孩子年龄没到能欣赏如此美景的时候;二、一些家长的很多钱是父母给的。第二个问题我不想谈,毕竟不了解。我主要想聊聊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必要孩子很小的时候去国外旅游?

带孩子出去玩是每个家长的天性,毕竟自己的生活充斥着“眼前的苟且”,我们还是希望让孩子体验到“诗和远方”,所以我们总是有事没事喜欢带孩子出去玩。我非常赞同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沙子和水就像天然的乐高积木,总可以让孩子创造出不一样的乐趣。

其次,面对大自然的人总是能产生很多关于人生和世界的宏大思考,他们会认识到大自然的宏伟之处,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尤其是认识到生态圈的动态平衡后,孩子会更多的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自己最在意的价值等方向性问题。当还有长时间思考这类问题时,他自身的格局会慢慢变大, 自信会慢慢提高,最重要的是,会变的更专注,更努力!

因此旅游是必须的,但是只要去那些有水、有沙、有树林、有花的地方就可以,何必舟车劳顿去那么死远的地方呢?我们或许觉得这些地方无趣,但孩子总能够从我们大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处发现有趣的事情。而且大自然每天都在变化,只要孩子愿意观察总能发现有意思的地方。

最后谈到出国旅游,我想起了我叔叔说过的一句话:“不建议你们现在去马尔代夫,因为它太完美了,你们去过以后国内的其他景点就完全看不下去了。所以,你们应该先去国内的青岛、千岛湖等地方看看,最后再去马尔代夫,这样你才能知道它的美丽之处,更能体验到那美到窒息的感觉。”

未完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