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9宝清·熹微复盘
【小确幸】
①终于洗上衣服;
②吃麻辣烫;
③决定周六下班直接去哥哥家。
【唧唧歪歪】
关键词:对抗
今天说的对抗不是对抗外界事物,而是对抗内在的自己。
最近几个月心态一直不太稳定,经常游离在回与不回、走与不走的中间,加上PMS可能是情绪控制方面做得不到位。还有就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太强,经常对于领导安排的、自己觉得不合理的工作,内心就开始有反抗+负面情绪,导致工作效率很差,可能工作成果也不那么近乎人意。
我的反思是:现实与理想在内心中形成了一道鸿沟,每当产生差异,内心就开始翻腾、纠结、埋怨、羡慕、嫉妒……这些情绪就开始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情绪、思考等 需要冷静的情绪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的脑力活动。
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终止自己的那些不切合实际的理想和向往,然后集中精力多看看现实中(眼前)的实际事物,更加高效率、脚踏实地的学习+修行内心,不去纠结太多的得与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心态好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也才会用心欣赏和享受未来的生活。
【忠于分享】
在你的理解中,合作是什么样的?“双方同心协力、一开始就达成共识”,这种假设,看来是不切实际的。合作有两个定义,除了联手共事之外,也可以是与“敌人”协作,“有时为了促进工作进度,我们必须要与他人共事,其中包括我们不认同、不喜欢或不信任的人。”
如何与不认同、不喜欢或不信任的人维持合作关系的2大原则:
第一,就算会激烈的争执,也要把冲突点摊开来说。谈到合作,很多人往往会觉得应该在不争吵的情况下和谐共事,但实际中有时会是一个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人利益的过程。这时候既要吵,也要将事情谈妥。建议:会议负责人要引导每个参会者表达看法,这样也许会导致激烈的争吵,但只要不是单纯的情绪宣泄,每个人都能提出纠结的地方,针对自己在意的部分进行沟通,就会对后续的共事有所帮助。
第二,计划需要多次修正和调整才会愈加完善。人们对合作的另一个想像是,共同协商、拟订计划并去执行就好了。但实际上,计划要通过无数次的修正和调整,才能越来越完善。卡亨引用了组织理论学家卡尔‧韦克(Karl Weick)的观点:“人们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不一定因为一开始就有好的计划,而是因为他们‘开始行动,并从中学习,最终得到具体有效的成果。’”建议:合作时,与其要把计划的细节讨论到尽善尽美才行动,不如在制定出目标后,通过多次行动来验证各自的想法是否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