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有着江南水乡的灵秀,又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更主要的是,这里曾养育了一位我祟敬的大人物一一鲁迅先生。绍兴离杭州近,来杭州不去看看老先生故居,也枉我尊敬老先生一番了。
去绍兴的车上,导游说,“来杭州旅游的人玩绍兴的很少,因为大家都知道绍兴是个文化城,一听文化城大家都不太感兴趣,看来大家都是文化人啊!”一番话博得满车一笑。
车到一个热闹的路口停下,一抬头就看到墙上老先生的大画像,胡同里有“民族脊梁”四个大字。老先生的故居,就静静坐落在都昌坊口的这个胡同里。
导游带着我们,边看边讲。鲁迅出生于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童年时家里很有钱,童年的鲁迅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的。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1918年,周家将房子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朱姓人家嫌周家中落晦气,将原屋大部份拆除重建,但给周家留了一席容身之地。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才幸得保存,我们才能在今天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跨入一个写着“仁里”二个大字的石库门,穿过台门斗,隔一小天井,便是一间普通的泥地平屋,往东走过侧门,绕过拐弯处的石栏水井,沿长廊进内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1881年农历八月初三辰时,鲁迅就出生在这房子的西次间楼下。
楼房后有一天井,过天井有两间南北向的楼房,前半间称“小堂前”,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鲁瑞是个聪明又能干的旧式妇女,她没上过一天学,却自学到能够看书。鲁瑞常在此看书、做针线。鲁迅13岁时,祖父科场案事发,家道从此中落。父亲一病不起,母亲一手撑起了这个家,少年的鲁迅几乎每天从母亲手里接过首饰,跑到恒济当铺把它递到比他高出一倍的柜台上,在侮蔑里接了钱,又到同样高的柜台给久病的父亲买药,鲁迅在家庭的衰落中看透了世态的卑俗。
鲁瑞卧室的东边就是鲁迅的卧室。里面的床、桌子还照原样摆放那儿。1910年7月至1912年2月,鲁迅回绍兴任教,就住在这里,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此诞生。
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房间,后半间是过道,小堂前里方桌、太师椅、条案、茶几仍旧照原样摆放。鲁迅孩提时代常到此处看书、习字、画画。他影写的《诗中画》就诞生在这里。鲁迅的继祖母蒋氏对他的童年影响也很大。她总爱给小鲁迅讲“水漫金山”“猫是老虎的师父”的故事。
出过道往北经过走廊,与鲁瑞卧室相隔一个天井,就是鲁迅家的厨房,三眼大灶,一应炊具,仍保持着原样。厨房北首,隔一狭小天井有三间平屋。过这三间平屋就是百草园了。
先生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道尽了百草园的斑澜色彩,盎然情趣。读初一时,枯燥的学习中总向往“百草园”的乐趣。“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_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去了。。。。。”说实在的,我刚一进入百草园真的有些失望,满园子的游客,路被踏得光滑平坦。光滑的石栏还在,高大的皂荚树也仍旧耸立着,碧绿的菜畦也在原地被园管们继续种植着。但真的没有了先生所描绘的当初的韵味了,没有了树叶里长吟着的鸣蝉,也没有了伏在菜花上的肥胖的黄蜂,更别说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们了。。。
百草园占地近2000平米,有大小两园,南称大园,与西边梁家园子隔一堵一米多高的泥墙,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至今仍留存如故。
百草园易主后,北端的小园建了花厅,并向西延伸扩建了假山,南端的池塘边也筑了围墙,但大园仍基本保持着原样。如今,短墙外的梁家园子有亭子、假山、水池、花草、翠竹、树林等,是个闲暇休憩的好地方。
从百草园出来,想去三味书屋的,时间太紧,导游又催着集合,便匆忙跑到三味书屋走马观花一圈,也没来得及拍照。本想好好看一下伏在古树下的梅花鹿的匾牌,也想好好看一下先生课桌上刻着的“早”字,都没来得及。
出了三味书屋向东,便到了乌篷船的码头。乌篷船是绍兴水乡的精灵,是绍兴流动的生命,是绍兴的象征。鲁迅先生的《社戏》里就专门提到了乌篷船,小鲁迅跟伙伴们摇着乌篷船去看社戏,还偷了豆荚吃。站在路边放眼望去,小镇还好似旧时的模样,桥如虹,水如空,一叶叶飘然烟雨中,粉墙、黛瓦、黑漆木门,户户临水,家家枕河,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
乌篷船码头边有一个重要的小店,店头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孔乙己”,店门口站着一个穿着旧式长衫的读书人的塑像,这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了。孔乙己,这个浸透了封建思想的旧社会的牺牲品,即便穷途末路,变成“讨饭一样的人”,也不愿意抛弃那件“破长衫”,总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要一碟茴香豆。
在绍兴,真正喜欢喝酒的人,并不一定要有上等佳肴下酒,一两碟便宜的茴香豆即可。茴香豆即蚕豆,是绍兴的特产之一。
现在,鲁迅故居的整个胡同里,家家户户都飘满了蚕豆花香,家家户户也都以卖茴香豆为生。每天迎来送走的无数的游客们都足以使他们维持生计了。可以这么说,“俯首甘为儒子牛”的鲁迅先生生前忧国忧民,努力寻找救国的道路。在他死后的这么多年,还在养育着他的父老乡亲,不仅仅靠他的精神,还靠着他的名声和这么持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