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歌若缺乏自身体验和思考很难听的懂,对于我来说“十年”就是这样的一首歌。令我迷惑不已的是最后的歌词“才明白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大学之前就试图弄懂,但却没有人能给出让我信服的解释。无奈只能暂时搁置,不与理睬。大学三年级忽然再论及这句话时,试图加以思考时突然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以下为我的体悟:
这首歌大体的故事情节推断如下:男一因为现实或者其他因素提出分手, 分开之后却发现女一才是自己最爱的人。 女一尽管一直知道男一是自己最爱的人但只能接受被甩的事实。 后来男一和女一以朋友关系相处 ,在相处过程中发现两个人仍然相互喜欢 ,然而此时女一身边已经有了一个不是最爱的男二, 并且已经互相承诺在一起了。 男一和女一因此只能以朋友关系相处。
“ 才明白我的眼泪, 不是为你而流 ,也为别人而流 ”,“为你而流”指的是因为爱而不得和悔恨而流,“ 为别人而流”指的是自己体会到了爱而不得以及悔恨的苦楚, 为世界上其他经受这种感受到人而流 ,同情自己也同情别人 ,所以眼泪为你也为别人而流。 十年在这里是一个虚指 ,并不一定真的要用十年来遗忘 ,只是用十年来暗指这段感情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女一和男一原本互相是对方对的人, 即互相最喜欢的人。
“ 情人难免沦为朋友”指的是 年少时光受限于见识等因素, 无法判断对方究竟是不是自己最爱的人 。即使隐约感觉对方的独特,多数人受限于经验、思考、眼界,也很笨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会犯莫名的错误会伤害到对方,最终和对方分开 。双方都不够成熟 ,连自己是怎样都尚未认清,又如何能看得清对方呢,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具有爱别人的能力也是需要学习反思的能力,多数人天赋平平,需要在试错,在练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天赋异禀的人会自如的习得这一能力,游刃有余的处理情感关系。天赋稍差的人则会在失败中反思成长,最不幸的是有些人混混沌沌,一辈子都在犯错,同样的错犯无数次,伤害了别人无数次或是伤害无数人,对外伤害的同时往往收到的也多是伤害。无数次的碰击使得原先柔软的内核也不得不碰硬来维持自身的保存。由软到硬,终于成长为一个无法再被伤害同时难以感知不到柔软的感受,难以体悟到温暖的人。
“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虽然哭了但仍感觉很享受,即我们所说的痛并快乐着,因为人生这一辈子,很少有人希望自己轻飘飘无所印证的的走过这一生,大家都希望自己能留下些独特的东西,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希望自己或爱或痛,至少是能够沉甸甸的活着,所以即使是“泪流”也仍是“享受”。
总结而言, 这首歌想传达的信息是 ,虽然美好的情感并不会永存, 终会逝去 ,但是对于美好的情感若在拥有的时候不去好好珍惜用心呵护 ,那么在失去之后会很痛很无奈很苦楚 。然而这却是世界上大多数人会有的体会 ,即使时光倒流也改变不了, 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年少的时候都是处于一种生活在幸福中却不自知的状态。不得不强调的一点是,处于幸福而不自知这样的状态并非不好,相反的,正因为不自知我们才能更好更纯粹更真实的体悟到当时幸福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可遇不可求,也因此越发弥足珍贵。我在文中对于这种状态描述时所具有的惋惜的语气主要针对的是当事人在不自知的状态下多数不懂得要用心呵护美好的感情。因为美好晶莹的东西往往也脆弱不堪一击,而“你不珍惜,终会错过”。
对于歌词的最后一句话,另一种解释则是爱具有随机性, 没有爱上你, 也会爱上别人, 也会犯同样的错。 和这种解释相类似的一种解释是世界上存在一种平行时空,倘若存在平行时空,男一会遇见女二,男一会和女二产生刻骨的爱情,那么男一会认为女二是自己的唯一。若是这么考虑的话,那么这首歌就是男一在尝试劝说自己尽快放下。然而我却觉得这更多是人心里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男一因为错过与女一的爱情并沦为朋友而难受,难受到一定程度心理有些承受不住。为了防止内心一直处于痛苦的境地,大脑告诉男一,爱是具有随机的,来尝试让男一不要继续悔恨,尽快放下女一,走向新的更美好的生活,去认识更棒的人,告诉男一的大脑世界上并没有谁是不可代替的。
论及自我防御机制,有一个相类似的事件,想起课堂上和老师的讨论。当问到老师,“老师,你相信世界上有天堂这样的另一个世界吗?你相信上帝的存在吗?”这样的问题时,尽管一再的追问,老师却只是回答“我希望有”。以前一直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是非黑即白的,即使不是非黑即白,对于这样是否相信类型的问题应该是很好回答的。老师简单说相信或者不相信表明自己观点即可,该不会有犹豫。然而现在才渐渐懂得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我确实发现自己学习的东西越多,就越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诚然,自小我们接受到都是无神论教育,当老师回问我时,当时的我笃定的告诉老师在我意识中并没有上帝存在的,世界是物质的。年少轻狂呀!如今的我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事,结合自身感悟后,不禁脸红。我发现自己竟然和老师说出了类似的话--“我情愿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为何会这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向内探求,说得是人内心的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几乎每个人最惧怕的大概都会是死亡吧,死亡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未知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经历过,我们惧怕死亡更多惧怕的是他的未知性,惧怕的是它的不可逆转性,惧怕的它会永远带走我们所珍爱的人...失去所爱,永远无法再见,这样的事几乎是我们一想到就会痛苦万分的。我们会怀念,会追忆,会后悔,会流泪,会愧疚...种种负面情绪使得我们的内心几乎承受不住,于是我们的潜意识安抚自己,告诉自己,这世界上有上帝,会有另一个世界安放我们所爱的人。无数的人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来安抚自己饱受苦楚无处安放的内心。我也终于懂得宗教的力量以及信仰的重要,尊重对方的信仰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
当然,用自我防御机制来试图解释这两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仍是存在纰漏的,因此就有了第二种解释。第二种是基于向外感受探索。人类究竟是否有灵魂?上帝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无法验证,只能试图从生活时间中推导。无神论的教育让我们相信世界是物质的,可是生活中却存在一些真实的蛛丝马迹是我们对这一大的前提时不时产生怀疑,我们的一些非同寻常的体验会使我们惊奇且迷惑。比如有濒临死亡体验的人谈到的以飘出去视角看到的世界的体验;再比如有人试图用物理的方法对许多即将去世的人去世前和去世后的体重称重前后差对比后发现呈现的相类似的一个数字;又或者民间具有的托梦一说,也确确实实存在。类似现象还有很多,人类探究越多,也会越发现自己迷惑无法解释的现象越多,其复杂和难以探究性引得无数的人乐此不疲尽力探索耕耘。
康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一个是我心中永恒的道德法则。一个是向外,探索自然奥秘,另一个则是向内,探索人的构建的思想大厦。这二者的复杂与神奇随着人类的探究越发显得瑰丽神奇,也因此,我们只敢敬畏,只能敬畏。
歌词最后一句情感重点在于感伤追忆还是重点在于劝自己放下是两种大的前提的不同 。一种是我在文中的假定 ,对方是世界上最独特独一无二具有不可替代性。另一种则假定爱的人具有随机性, 人总会在某个阶段碰上对的人 。
然而这两种大前提的关系也是可以联系起来, 可以将它看成是理性与潜意识的共存。爱具有随机性是男一在试图劝说自己, 爱哪个人具有随意性 ,女一并没有那么不可替代 。男一的潜意识即真实想法却传达出一种不舍,我想重新回到过去然而却并不能够了。
究竟是重心落在哪种解释需要看男一对女一的情感程度究竟达到多深以及男一是否能在未来生活中寻找到一个比女一更合适自己的人,即男一说服自己放下的理论得到事实上的验证。
或者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随意或者唯一其实存在一种转化的关系。随意选定一个合适的人,由于了解的加深,其不可替代性得以加强,逐渐成为唯一而不可能被替代。正如小王子里小狐狸说的那段话,原本我作为一只狐狸和其他狐狸并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爱具有的随机性。对小狐狸来说,小王子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互相不需要。但是,如果小王子驯服了狐狸,两个人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小狐狸来说,两人互相都是对方的唯一。因此会为失去错过这样一份感情而感伤。这就是爱具有的唯一性。
得到的是侥幸,失去的才是人生。能做的也只能是“珍惜、感恩”了。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思考———“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我虽深知让我动心的绝不会只有你一个,但也需承认,对于你我之间的曾拥有过的爱情终究是一种可遇不可求了。
感谢好朋友的提醒,的确,简洁明了 ,方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