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院子 张校长
一、个人情况介绍
- 家庭背景与生命历程:
徐州人,爸爸是地方有名的画家,但与爸爸的交流不是对等的,是自上而下的。
“不是打就是骂,就是没有一种对等的交流,都是自下而上的那样,当时要考出来就是想要离开像暴君一样的爸爸”小时候在爸爸逼迫下写了很多年的字,获了很多奖,但是一点也不快乐,
“后来获了很多奖……全国前三名的奖,是很骄傲的奖,就会让自己觉得很厉害,但是不快乐,一点都不快乐。”-
1996年到南京求学,考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 到了南京艺术学院,接触到了更多其他的人,整个世界被打开了,但同时又为自己很多方面的不懂而自卑,并努力追赶。
“然后就发现自己被爸爸束缚的很厉害,没有观点,这个很可怕,人家都谈我喜欢什么,我连我喜欢谁都不太知道,不是特别明确。然后稍微跳出一点我的范围我就不懂了,突然拿一个油画范围我就不懂了,我就很不能忍受这种不懂。然后再跳出一点当代艺术的,我又不懂了,抽象画我又不懂了,然后就挺难过。我发现我的同学们都听摇滚乐,我就听流行音乐,也会很抓狂的。他们又会谈一些哲学方面的,你也会觉得很有隔阂。从那个时候就要重新学习,在一边自卑,一边偷偷的学习,希望和大家到达一个平等的对话水平,这个很重要,自己也觉得很有趣。”
- 到了南京艺术学院,接触到了更多其他的人,整个世界被打开了,但同时又为自己很多方面的不懂而自卑,并努力追赶。
2000年毕业后,边代课,边进行艺术创作,个人不喜欢“特别忙忙碌碌,天天干这个干那个的生活”
-
2003年,个人期待与现实可实现性之间的巨大落差,产生极强的焦虑
- 小时候期待:“成为青史留名的大画家”
- 焦虑、恐慌
“到了大学的时候就觉得一定要这样(成为大画家),然后在不断的努力过程中,我觉得好像离这个有点遥远,有点害怕,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恐惧。在2003年左右相当的恐惧,到半夜一身汗就惊醒了,害怕自己做不到自己要做的那个人。天呢,一想到这个就害怕,整个浑身都……没有办法继续。那是一个难关,所以有一天忽然间解决。 - 破解
“有一天突然破解了,想通了,就是我干嘛要恐惧那些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我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真的知道我不单和我朋友们的这些精英们可以对话,我想和历史上的那些人对话,和国外的那帮人对话。至于他听不听到我的声音无所谓,但是我一定要确定的知道我要做成这件事情,一下子就想通了……当然那种困惑还会继续来,就是可能不成功,但是每当这种开始动摇的时候,我就想到那个点,我既然已经在艺术中获得了别人不可能得到的快乐,也该知足了” - 确定自己擅长并且愉快的事情
“画画,就是艺术本身,不仅仅是国画,就是艺术本身所有的,我都要懂,就是建筑我要懂,电影我要懂,音乐我要懂,当代艺术我要懂,抽象的诗歌、文学,反正我觉得只要和艺术有关的。”
-
2003-2010年之间,教小孩子的同时,汲取艺术领域的各方面知识
- 教小朋友的同时,自己也在时刻质疑自己到底懂不懂教育小孩子
“反正我觉得我作为老师是一个,很会做老师的人,我没有学过怎么做老师,但是我知道该怎么做老师,很容易,很容易获得家长的信任。但是我不满意的是,就是自己本身对自己不满意,其实是有困惑的。你深夜里坐在床上想,你说的那些话对吗,你会这样想,就知道不对,就知道哪些自己拿不准,可能对可能不对。还有一些重要的困惑,教育书籍那么多,哪有时间看,因为你自己的艺术还来不及做,只能在艺术耕耘一点,给孩子分享一点。你自己做到什么程度就告诉他们什么,我觉得在艺术上教授孩子们不会有太大异议,但是在整个人生上面我不敢多说话,又不懂了,真的不懂,人的全面发展,什么0到几岁是什么关键期。最痛苦的是不感兴趣你还要做这件事情,蒙起头来像鸵鸟一样。” - 自己想教大朋友/大学,但是没有机会
- 教小朋友的同时,自己也在时刻质疑自己到底懂不懂教育小孩子
-
2005-2009年,对艺术的顿悟,开始重视自我表达
- 看懂一幅画的感觉:“一下子看懂了,就是那种懂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你看那幅画不再是平面的,我不是说它真的突出来了,就是它画面的空间,你明白了,一下子你的手可以进去了。而且有一种活的,它每一笔都是活的,1000年前左右的那幅画突然活过来了,他那一下午干的什么,他怎么磨墨很清楚这种感觉,脑袋就像……”
- “自己画里也能大概有一点点感觉了,你能大概自己懂,画完了之后你能够感觉到我这幅画大概是什么样的。”
- “回想起来那是在2005年左右发现的这个问题,就是突然发现自己在表达的时候在说谎。有一个重担,就是“中国画”这三个字的重担,你每次画画都很纠结我画的是不是中国画,是不是这个门类里面的标准语言……非常限制,我在观看他们画油画的时候也明白,他们也被他们的框架限制。搞当代艺术的又被当代艺术限制,就是无论你搞什么,只要你用那个观点来看世界,比如说我的态度,我们现在流行我有我的态度,只要你有态度,那个态度一定在限制你……大概是那段时间,一下子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怀疑,从此以后都要画我看见的,我要画我感觉到的,如实的表达我感觉到的,不可以很费劲的表达我感觉到的”
-
2011、2012年,个人面临最大的人生危机
- 父亲去世
- 自己心脏出现问题
- 孩子出生
-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教高中生
“自己希望引导孩子去画他们看到的东西,但是家长和学生则是希望叫应试教育可以拿高分的技巧,后者是自己特别反对的,特别纠结和抓狂” - 破解,重新认识教育
-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书籍,《认识你自己》,《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一生的学习》
“一下子整个大脑好像完全,就像我刚才讲的以前看画能够看懂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也出现了,那些字也变得活起来了,它不是一些说辞,是真相……有一天发现了这样的整个的一种观看,就觉得不可思议,你从来都不知道有一种观看是这样的。还有那种观看之下,会发现整个人生都是错误的,整个人类都在走向错误的方向,那个时候才会对教育这件事情产生重新的看法,这是错误的。你很用心的做一些教育都是错误的,不要说体制内的教育,它错极了。它只是给孩子们不断的打鸡血,让他们追求健康,追求快乐,追求稳定,这些都是假的,永远都追求不到。那条路不是那样走的,再走一万年你也走不出来,不是那样的,怎么可能找到,这就是南辕北辙的教育。”
-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书籍,《认识你自己》,《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一生的学习》
2012年之后,新的教育理念,与原来的合作伙伴分开,创办月亮院子
月亮院子经营理念与运营情况
- 创办还不到一年,目前还在营收平衡的路上,希望在9月份可以做到营收平衡
- 月亮院子定位:希望是传达真理的地方,不是做培训,而是做教育,调动孩子感官/身体的敏感度,并获得对这个世界的独立的认知
“目前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把身体的感知调动起来,让所有人的感官成为一个整体去理解这个世界,不是一种绘画课,不是一种故事性的线性的,我们今天画一幅热带小鱼,这是小鱼的妈妈,这是故事性的引导,我们希望是调动他,我的不是小鱼,让他更有想象力,谁都有想象力……让他自己的身体唤醒他的敏感度,他的敏感不可以降低,这个才是创造力的源泉。创造力不是那样的线性的讲述逻辑,你培养的顶多是想象和一种联想,每个孩子都有想象都有联想,这个可能不会带来什么。……然后他的敏感度增加,他对世界的观看,总是可以很直接的阅读这个世界,会到更本质、更独立的事情上,能否保持自己的独立,真的决然的独立,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独立,是超越式的独立,就是你的,不被别人勉强的,像月亮一样很皎然的那种。” - 学生来源
- 70%来自于以前在写字楼的那批,有的因为太远了就不来了
- 学生家长群体:有心灵需要,希望孩子接受的不是那种功利性教育
- “我觉得他们其实有心灵需要的人,没有心灵需要的人是不来的。他们很在乎你所传达的观点,你所传达的理念是纯洁的,不是应试的那种,不是考级的那种。最起码对孩子,不要破坏孩子,他不敢把孩子交给别人,一到这里他感觉我觉得这里可以的。”
- 家庭背景都不错,中产家庭,特征是:
- 小富即安,资产上没有太大野心
- 对自己的内心有惶恐有需要,怎么寻找自己的心灵生活
“我也不想成功成家了,我这个时候就想让自己过一点有修养的生活,让身心安静的生活,中年了老了,皮不动了,疯不起来了,熬夜更难受。尤其是这段时间很有趣的就是到中年的时候,心灵真的开始趋于稳定,想的更多,看的比年轻人更全一点,开始更接近的面对死亡,所以说这个时候要么去找宗教,找医学,他要积德。收入再低一点的人还想不起来这个事,几千块钱想什么想,天天干呗,晚上累的要死要活,喝口酒打打麻将已经不错了,心灵什么的不要玩。” - 对更厚重的生活品质有需要
- 怎么让孩子更出色
- 课程费用
- 平均每个孩子一年一万左右,学学这个学学那个
- 成人高一些,一年可能得3万多,4万多
- 推广渠道
- 微信公众号,南京本地比较大的好,比如“南京那些事儿”、“南京头条”、“今日头条号”(有些贵)
南京人群与消费趋势
-
南京的年轻人:
- 有野心的不多
- 南京孩子的地域性气质影响也在减弱,南京很多的外来人,太多了,海量的,你知道一过年会走多少人。
-
南京的外来人:
- 徐州、南通、安徽,就是江北的,镇江,泰州,差不多这些
- 做餐饮的比较多,大街上面能够碰到的,满大街都是安庆小馄饨,满大街都是徐州羊肉汤
- 进入到大机构、国企、政府的也有很多,我高中过来的同学,都属于中产阶级,都这么能干。什么政府的宣传部长,区政府的宣传部长,区政府的财务总监,省政府的,然后什么平安保险大区经理,老师,报社编辑等等
- 南京的外国人正在变多,黑人在变多,“我明显的感觉不是发达国家的外国人,就是有一些,不多,你能明显的感觉到他是欧洲的气质还是美国的气质的不多,谈吐什么都不一样,但是这边黑人不太有礼貌,很普通,还有一些白人很有礼貌。”
- 大学里面留学生很多,还有新街口
老南京人其实不多
“我爱人她在这里出生,但是她爸爸妈妈都不是南京人。虽然她爸爸妈妈说南京话,但是他们爷爷奶奶都是外地人,正儿八经的外地人到南京来的……我爱人这一代南京的气息不太明显,因为南京的人本身就很少在这个城市里面,五分之一的人还能发挥什么,都被外地人搞的口味变得很厉害了。我小时候到南京来吃东西,都是甜的淡的,没什么味道的,现在都是又重又咸又辣。”
- 开始追求细致的生活、精致的、有文化归属感的生活
“女性谁不希望精致一点的生活。她一看插花美死了,然后还有茶道,觉得挺有艺术感的。但是只要我有一点钱,有一点闲,我当然也想去感觉一点这个里面的道道,精致一点的生活,有趣一点的生活,有点文化归属感的生活。还有我觉得有闲的时候,才会碰到美,碰到生命这些话题,没闲没可能。”
南京艺术现状
- 南京的文艺圈子不大,比较散
- 南京艺术相关
- 南京的文学、诗歌、国画相当棒,它有一种命脉在南艺流传,比较纯正,“笔墨精神”
“就南京艺术学院找,才能找到一个叫笔墨的东西,叫笔墨精神的东西,甚至不叫水墨,叫笔墨精神。水墨都是稍微外围一点的说法,就不是那么纯的血统,要说纯血统在南京一定有一个叫笔墨精神的圈子在玩这个,就像京剧里面的唱念做打,每一个动作都是要到位的,那是相当厉害……南艺很奇怪的,它也受地方影响,也受思潮影响,但是它就是纯正。虽然影响我,可是我里面的血统就是在的,就是纯正的,无论是我受到了这个影响我也纯正,不受这个影响我也纯正,我就是笔墨,我就是中国画本身几千年下来的那一套,就在我这里,离开我就没有了。” - 人物:周京新(江苏省国画院院长)
- 圈子特征:封闭性,越来越小
“谈论的多,它有诗歌的圈子,有当代艺术圈子,有国画圈子。但是就是太文学了,为了文学而文学,有点不太能够出来的,我觉得这是它的大问题。虽然它很纯正,但是它越来越小。”
- 南京的文学、诗歌、国画相当棒,它有一种命脉在南艺流传,比较纯正,“笔墨精神”
开发建议
-
城市公共空间:大众的精神领地,精神的归属感,要有共生的想象力
- “只要让大家找到有精神的归属感……就是你做的足够好,好到让它超越这些东西,超越局限性,超越城市的局限性,超越设计师的那些需求,那就是一个很棒的东西,很好的东西”
对周边事物有照顾,“有呼应”
-
是对这片山水的“问答”,比如:
- 专门做一个空间,对城墙产生致敬
- 在玄武湖湖面上做一个画龙点睛,可以飞起来的装置,有种很魔幻的感觉
- 一个巨大的像城墙一样的风筝放起来
“城墙、玄武湖、湖上的两个塔都要有照顾,必须得有呼应,如果你的设计很棒,可能就会呼应的水乳交融。这是一个绝对,对的上联下联棒极了,哎呀,是对这片山水的问答……然后你得和这个城市的历史有问答,对历史要有问答,对城墙,那片山水要有问答……很多,比如说你增加一点什么,减少一点什么,你看我们月亮院子开的天窗,整个园区就我一家,我说我要开个天窗,你开个天窗大家就有感觉了,一下子就有感觉了,有阳光进来,这个就是问答。阳光会走的,它会动的,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问答。而且这个问答不留痕迹,谁进来都能感觉到。”
“比如说城墙,你可以做一个什么空间对城墙产生致敬,对城墙有个敬意,或者说对那个水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玄武湖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这都可以,这都需要深度在现场聊,才会更有感觉。还有一个就是,你想要做一个地标性的东西,一定要考虑很绝的点子,绝的创意,很绝的灵感,不晓得怎么出来的。”
“比如说以前我做的一个作品,耗资巨大没法做,我在想玄武湖上面做一个画龙点睛,这样的一个想法,在湖面上,因为这个故事在南京,做一条长长的什么。然后画家在那儿画画,画的时候,最后一点那个龙突然通过一个装置腾飞了,就是很魔幻的一个感觉。”
“还有一个呢,就像以前的城墙做一个问答,那天放风筝的人很多我就想做一个巨大的和城墙一对一一样的风筝放起来,我觉得很大的一个问答,很奇幻的状态,没有找到投资。”
-
南京的文脉在这里
- 徐悲鸿
- 傅抱石
- 刘海粟(1896-1994),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
- 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当代草书圣手、
- 高二适(1903-1977),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其善书法,尤擅草书。
结合地形,考虑城墙,考虑湖面
-
如果做恢复性建筑,要考虑恢复的程度,考虑建筑格局呈现出来的结构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与结构之间产生共鸣
- “最起码还要考虑到我在那片地方它原有的原址是什么,它拆迁之前是什么样……这是一种恢复性的东西,而且恢复性的东西恢复到什么程度呢,你看古镇为什么受人喜欢,后来又为什么不喜欢,不喜欢是因为它太商业了,喜欢就是因为它的格局。造那个格局的人对建筑的结构的理解,建筑和人心的关系他理解了。你用这种结构,它就体现出这种心意,你用了这种结构体验出了这种心意会对来的人产生影响与共鸣,来的人感觉到这里,原来屋主人是这样的,屋主人这面墙放在这里,他不愿意大家一览无余,喜欢含蓄的……不管是窄还高,那个空间就好像和建筑的关系是很相容的,而不是建筑是建筑,建筑不理你,我们的机关建筑就是这样,它不理你。”
南京印象
南京气质:偏内向,偏随意,松松的,不会特意要求别人做什么,将就(PK杭州的精致、讲究)。
“相比杭州,杭州要精致很多,南京正在变精致,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完全精致。我到杭州那边,人家那些对盆景的雕琢,对中国味道的把握,好看的很好看,南京一下就无所谓了,可以有一点好看,也可以丑一点。”不太在乎,生活化不太在乎,生活化
“有一种中国画里面难得的拉拉塌塌的,不太在乎的,然后又很生活化的。”对外来新事物:不抵触,无所谓
儒雅(以前的印象)
“刚到南京时候,比我家乡要儒雅,很明显的儒雅,润一点,很多美感是比较超乎想象的,不太能相信城市里面还有这么美的地方,是到南京才知道的……打个比方说鸡鸣寺那一带,台城那一带,颐和路那一带,以前没有拆的老城南”-
杂(现在的感觉)
“杂,很杂,以前到南京来的时候辣椒都不辣的,只有颜色红红的,现在都辣死你。其实人街上面的气氛变杂了,以前都是南京人居多,我们九几年来的时候,哪有那么多外地人。”“以前南京的小吃已经没有了,什么小吃叫鸭血汤,已经看不到了,成为了重口味的鸭血粉丝汤,没有鸭血汤。第一次来看那个小小的饭盒,切一小块鸭血,撒一点点葱。我说喝什么,就吃鸭血,就是这样,辣椒不是油炸的,辣椒酱,很文气的,喝一次就不想喝了,现在变得完全取代了,没有了。老南京的面都在变,老南京的面已经很少了,都是这几年新流行的面,南京老卤面越来越少。”
中国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对大问题的追问,不在乎小问题
“中国画中国艺术中国文学之所以这么伟大,它就是对大问题的追问,它不在乎小问题的。你今天穿什么衣服和我不相关,你吃什么喝什么,当官当多大的官,最核心的文化不关心这个。像孔子,王阳明也是这样,他关心的是大问题,他问的是人身的自由,他问的我和这个天地能否合一,天人合一,高的不得了谁懂,我觉得艺术家应该问这个,问这种大问题终极问题的没出现,这就是作为大师。鲁迅为什么看不懂它的文章,因为写的蛮难懂的。”地方很厚,关心大问题,但是没有出大人格的作品
“南京缺一点什么,缺一点对地域性的打破,就是它的眼光、胸怀,这个地方很厚,只是没有产生出相应大人格的作品。就是我们老师比如说他们虽然很牛,技术一流,气质也对,血统也对,但是就是没有古今对话的感觉,就是没有中西对话的感觉,就是我在这里很纯,我很棒。我在中国很厉害,我在江苏很厉害,他就没有产生一种关心西方在做什么,我们怎么对话。”
- 对南京的感情:不扎根
“不扎根,我虽然在这里很久了,但是我不觉得这是我的家,回到家也觉得自己是外地人,到南京也觉得自己是外地人。南京它缺了一种生长的感觉,与回忆……这两个地方你都不会觉得完全是你的,你的归属感不太那么强,反而给了你一些换了一些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