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北京各大电影院除了轮回上演几部样板戏改编的戏剧片,故事片也仅限于《闪闪的红星》、《侦察兵》等为数不多的两三部作品。虽然也进口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故事片,但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艺术欣赏的需求。一时间,坊间流传了一句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
改革开放以后,电影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在解禁老电影的同时,陆续进口了一批国外故事影片,如印度的《流浪者》,美国的《魂断蓝桥》,日本的《追捕》等优秀作品。为此电影院几乎天天满座,可谓一票难求!笔者当年家住东单地区,注意到老百姓为了能看上这些国际上经久不衰的经典影片,往往半夜三更就在聚集在王府井南口东侧马路北的儿童电影院,米市大街金鱼胡同东口南侧的红星电影院,以及东单南口往北二百多米东侧的大华电影院等门前排队,等候天亮以后开门买票。有的影迷甚至把自己在单位好不容易抓阄得到的大衣柜等票证(计划经济时期,凭票证购买家具),用来央求交换他人已买到的电影票。
大华电影院门前还曾出现这样一戏剧性的“等票场景”:一位戴“蛤蟆镜”倒卖电影票的小青年,问一个身穿 “喇叭裤”且四处张望,像是要买电影票的后生:“哥们儿要票吗?日本电影<追捕>……”“真是<追捕>?”“兄弟,您就放心吧,我那能把<狐狸的故事>卖您啊?”“蛤蟆镜”的话音刚落,即刻引起围观者的哄堂大笑!俩人的对白,犹如一段精彩的对口相声;《狐狸的故事》也是从日本进口的一部动物纪实艺术片。
观众们在欣赏这些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电影同时,也了解、记住了几位自己所心仪的外国影星,像日本电影《追捕》里的杜丘扮演者高仓健;饰演真优美的中野良子;《望乡》里的女调查员圭子扮演者栗原小卷;法国故事片《佐罗》的主演阿兰-德龙等人。更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利用休息日,手提着播放《追捕》电影里插曲的录音机,带着女朋友,边随录音机哼唱:“拉呀啦……”,边走街串巷地尽情消遣。遇到对面过来一位熟悉的老朋友,就煞有介事地模仿起《追捕》里失村警长的台词:“朝仓不是跳下去了?堂塔也跳下去了,所以也请你跳下去吧!你倒是跳啊!”“表演”之后,双方即刻开怀大笑起来……
( 王 跃 )
原载《北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