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阴雨天是很美的天气。雨落在屋檐,落在小镇,落在伞外,或是落在我身上都是很美的事情,小时候总喜欢在阴雨天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待很久和一本书一起,住在那种窗户很低的房子里,一抬头,外面就是细蒙蒙的雨。在那种情景下看的书,我总是记得很深刻,连同那天雨打瓦片的声音和窗外被淋湿的月季。我一直觉得现在很多人告诉我们还是应该阅读纸质书的原因其实也应该加上一个,如果在美好的环境下看书,你记住的也许就不仅仅是书的内容,还有可能那天的天气和阳光照在书上的角度,或许还有屋外飘来的花香,好像记忆一下子变得丰盈起来,也愈加深刻,而若是电子书,我好像就忘得比较快,也记得不那么用心,心想爱的该是看书时只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和当时正好喜欢的天气。
阴雨天,从小到大我记得最多的诗句是“留的残荷听雨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诸如此类带着淅淅沥沥湿意的句子,“听雨”是不是一个很雅很淡的动作?什么都不干,也什么都不想,只是听,雨声里有很多的故事,雨打芭蕉的声音很响很脆,毫不留情;而落在残荷上又多了些温柔,怕将它敲碎;渔船上听到的雨,湿意更胜,带着江湖的痞气势力;但小楼二层听见的又很温柔,轻轻的,就敲开了杏花苞的门。时间的一切,在风雨中就有了一种很清淡的美。
那看见的雨又是怎样的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逢烟雨又逢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又逢烟雨又逢君”,多美好的一句话啊。细雨淅沥的午后,刚刚走出落满潮湿的屋檐,就在朦胧的雨雾中,看见了心心念念的他,你可能撑着伞,也可能没有,斜飘的雨也许打湿了你的裤脚,也可能湿了他的肩膀,还有他被风扯着的衣角,看着那样的他,想把手中的伞踮脚撑在他头顶,又温暖又美好。雨中的人,雨中楼台,雨中的对燕都有了更美的理由,有了被深刻记住的理由。
其实很羡慕以前的自己还有那样静好的时光,恬淡而安详,十分钟只翻了一页书,却把每个字都印在脑海里,现在的人和事都多了些浮躁,少了些沉淀,多少事情都流于形式和浮华,每个人都只望着星辰大海,踌躇满志,抱负满腔,却少了很多很多的小确幸和小温暖,只能让那些都留在记忆里,让偶尔寂寞的时候回忆起来更寂寞。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而我想的也只是以后能够拥有一方小小的只属于我的方隅,让我能安心地看雨,听雨,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