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和氏璧典故的诗歌

送赵司马赴蜀州

宋之问〔唐代〕

饯子西南望,烟绵剑道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职拜舆方远,仙成履会归。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简析:宋之文是初唐诗人,他的诗文辞华丽,自然流畅。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友人赵司马去蜀州赴任,“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可以确信和氏璧的光芒定会掩盖月亮的光辉。诗人劝勉友人一定会像和氏璧一样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孤石

戴叔伦〔唐代〕

迥若千仞峰,孤危不盈尺。

早晚他山来,犹带烟雨迹。

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注释:迥若:非常相似。早晚:几时,何时。乱:混乱

译文:孤石和千仞高峰非常相似,它孤立无依,高耸入云。

不知什么时候远处的山岭,好像笼罩着迷蒙的烟雨。

坚贞自守是它的本分,绝不会像稀世之宝和氏璧一样被人混淆的。

简析:戴叔伦,唐代诗人,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孤石》是一首咏物诗,用孤石象征坚贞人格。运用“和氏璧”的典故,表达自己自守本分、不愿混入达官显贵之流的孤高。借孤石“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表达了坚贞自守、保持自然本色、不攀附权贵的高洁情操。

唐代李白《古风》三十六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译文:卞和怀抱宝玉进献楚王,反遭怀疑和酷刑古今知之。

珍宝最终被弃置不采用,枉费了和氏三次进献国君的一片忠心。

简析:诗人通过和氏献宝的故事,揭示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即贞士被污,高才见弃,忠臣遭谗,良将受戮,乃至诗人运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