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迟到一次扣一千”的若干问题?

1)事件是什么

某公司因为迟到一次罚款一千

2)事件的经过?

据媒体报道,某公司一员工去年11月离职结算工资时,因3次迟到被扣3000元,只拿到2017元。当地记者前往核实时,该公司负责人态度蛮横。

3)基本的判断? 合法性?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并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合法吗?不合法

4)普通人对待这种事情的态度是什么?

放弃,其中原因包括流程复杂、时间周期长、维权期间无收入?这里的内在逻辑是个人和公司的斗争,业余和专业的对抗、钱少者与资本的周旋? 如果满足一些条件或许可以让力量弱小的普通劳动者挽回部分损失:譬如涉案资金过多,恰巧受害人数又众多,恰巧受害者又是学历较好的人,恰巧公司管理人员又态度蛮横,恰巧员工掌握了大量证据!

5)还有一些人不信邪,坚持维权到底!

所以他们要准备好即将面对的诸多挫折。首先找找媒体寻求帮助,也可以按照流程找劳动监察大队,通过交涉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受害者不服可以去找劳动仲裁会花费一些时间;如果个人不擅长辩护,必要的话自己去找律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当然即便员工费尽心力胜诉了,公司不服也可能去法院上诉再来上一轮……,这些时间加起来试算一下时间和成本,而公司只需要以逸待劳,不断的消耗员工的斗志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受害人员将要做好承受一系列压力的准备:无法正常工作,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人支持他们,假如他把事情告诉家人,家人或许会劝他放弃、告诉朋友呢?朋友或许会在背后当做谈资……。有些受害人员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没有及时取证又会变得非常被动。可这仅仅是一个受害员工的事情吗?

6)不是一个人的斗争

搜了一下 , 截至2020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已达75064万人,到现在自然会更多!这些人有少部分是企业家、小老板、管理人员等等,但绝大部分是普通劳动者,这些劳动人员里面有你也有我!今天我们能看到一条公司侵犯员工权益的案例在网络上引爆,那是因为它有一些特殊的条件:“在记者面前作证的人员多,对员工的罚款金额较大,公司态度比较横,很多打工者也遇见过类似情况”。它就像是一座醒目的冰山横立在网友面前,可是在冰山下面还有多少没有被播出来的受害员工事件?有怕惹事的、有嫌维权流程繁琐的、有因为涉及金额小怕划不来的……。可是这些勇敢维权的受害人员每一次在为自己维权的同时,也是在为后来者开拓出让公司更规范化的道路!就在我们这张网络背后有很多张面孔:有些面孔经过社会的洗礼之后,选择息事宁人隐忍了事;有些面孔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些改变。

7)假如有哪些改变会好呢?

先说困扰,就公司规定迟到一次罚款一千这件事来讲,一家公司可以自行随意制订出超过法律范围的家法,显然这是不合适的!可是公司制订出来之后会收到什么惩罚?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如果发现问题,问题公司需要多久才能受到惩罚?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更快速的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公司的违规行为? 员工即使发现公司规章制度不合法,不到迫不得已也不愿意声张,不敢去反抗或者说许多员工的学历不高、身份弱、没有后备力量给予支持,疫情期间有一家公司上班就行能忍则忍!(毕竟好多小公司喜欢根据个人喜好制订家规);; 如果公司制订的规章制度必须要有相关部门的公章才可以施行会怎么样?至少员工看了之后,发现没有合法的公章就可以迅速做出判断;同时为了防止某些公司冒用假公章,在未来可以设计一些标准,比如员工可以在正规网站查出该公司的规章制度样本并加以比对;如果公司私自订立并实施家法,员工也可以对公司取证后选择匿名举报,对应的部门则迅速进行处罚并对公司进行标注;假如劳动者自己也有一样法宝呢?比如劳动者建立自己的维权协会,比如劳动者自己建立自己的维权协会基金并公示透明,毕竟有钱好办事。比如劳动者有自己的规范的维权协会交流网站并相互出谋划策,比如劳动者有自己的维权协会培训课堂并定期学习,当然维权协会也必须是遵守法律的。当劳动者权益受到了侵害的时候,就可以放心的委托给维权协会,方便快捷一条龙服务,维权到底绝不放弃!我们晓得两军对垒往往喜欢以强凌弱,一个人该如何与某些公司乃至某群专业的团队较量呢?结果已经不需要再讲。某些公司喜欢拿捏哪些人:刚进入社会的白纸型劳动者,身负贷款有老有小的担子型劳动者,中年危机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型劳动者,年老体弱勉强度日的年老型劳动者,没有学历的低学历型劳动者………。当然目前对于个人来讲,还有一些比较方便的办法!

8)有一句话说的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看前面两个字“修身!”自己能把握住的是哪些? 坚决远离不合规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都有哪些特征呢?没有正规的入职流程,没有规范的办公场所,员工多数没有经验,公司的产品和业务方向根据老板的喜好而随意变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