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刚刚阅读完《呼啸山庄》,在这里,将我对各个人物、几个话题的思考加以整理。谨以此总结我在2018年9月3日第一次读完《呼啸山庄》的想法。
关于作品的主题
对于作品的主题,尤其是一部名著的主题,一定是多元的,此次阅读,我愿从时代来入手。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
1、阶级对儿童的折磨——看破社会的阶级丑恶
在文章开始之处,便有对主人公希刺克厉夫的折磨出现,原因是这是一个被捡回来的,黑漆漆的弃儿。这种童年的折磨对孩子的摧残是巨大的,也最终养成了主人公的冷血,残暴的性格。在我看来,希刺克厉夫后期的复仇既有凯瑟琳被抢走的原因,也有他在童年被屈辱的原因,所以才会对伊莎贝拉也痛下狠手。而深谙儿童折磨感的主人公又以同样的方式去折磨哈里顿·恩萧,让他成为一个粗鄙的人,永远地抬不起头。
对于儿童从小所受的折磨,我想作者是不忍心的,对于将孩子因出身不同而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而是愤怒的。作者也用小说此来提醒着那些所谓高贵的人,他们的孩子,也许出身不错(哈里顿),但也会后天的教育所毁,一个贫穷的孩子(希刺克厉夫)也会将一群高贵的人的命运玩弄于手中。每一个孩子在身下来时都是平等的,抛弃阶级的歧视,收益者不止于贫穷者,也在于“高贵者”。
2、野蛮与礼教的较量——确立新的社会理想
作品中野蛮与礼教的较量一直在进行(亦或者“上层”与“下层”在较量),在画眉田庄与呼啸山庄中不断切换(见下文),从 凯瑟琳从野蛮中步入礼教,到 伊莎贝拉从礼教中步入野蛮,最后 小凯瑟琳带哈里顿离开野蛮。野蛮与礼教一直在本书中不断搏斗。
我也大胆的揣测,作者的内心是希望大众归于礼教的。(当然所谓的礼教指的是彬彬有礼,用书籍陶冶情操,而非像约瑟夫一样的被宗教礼节所束缚。作者也用约瑟夫对读者加以警醒)。这一主题的感召来自于全文最后的那一段婚姻——凯瑟琳与哈里顿的婚姻——一直鄙视哈里顿的凯瑟琳最后手把手带哈里顿进入更为礼教的世界,亦或者“上层”人手把手带领“下层”人进入礼教的世界,“下层人”也感激,配合的享受着文明礼教的芳香。这是一种理想化的世界,作者在看破社会阶级丑恶面后仍树立起了自己的理想。
关于作品中的象征
1、两座山庄
文章的两个主要场景:画眉田庄与呼啸山庄,在我的眼中具有礼教与野蛮的象征意味。
从色调上,画眉田庄本身就是阳光明媚,而呼啸山庄则一直处于阴郁之中,永远笼罩着乌云。
从人物上,在呼啸山庄里,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一直在野蛮状态,但当凯瑟琳进入画眉田庄时便开始日益趋向于文明,在画眉山庄的埃德加一直处于礼教的状态,而画眉山庄的伊莎贝拉与小凯瑟琳进入呼啸山庄时也受到了野蛮的侵蚀,当最终小凯瑟琳与哈里顿共同进入礼教层面时又一起回到画眉山庄。
2、仆人丁艾伦
丁艾伦可以说是一个主要角色了,从头至尾,她一直在叙说这个故事。她似乎象征着我们,旁观的普罗大众。
这个人物在该给予善意时给予(一直关心小凯瑟琳),也有过令人讨厌的时候(如一开始对希刺克厉夫的态度,对凯瑟琳的不服从)。而重要的是,她一直在变化,对待人物的每一面都是客观的,不会因为对希刺克厉夫产生了同情就掩盖后文的厌恶,不会因为凯瑟琳是主人就掩盖自己对凯瑟琳性格的厌烦。丁艾伦就是大众,她以时刻来评价每一个人,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会对人物此刻的评价。
3、小凯瑟琳与哈里顿的婚姻
正如上文中,将小凯瑟琳与礼教对应,哈里顿与野蛮对应,便会发现有趣之处。
关于作品中的爱情
1、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永远的炙热,永远的爱
本书中最主要的爱莫过于希刺克厉夫从头到尾对凯瑟琳的挚爱,对她绝对的服从。凯瑟琳对希刺克厉夫深刻的了解,永远的期盼。
比起那种缠绵悱恻式的爱,这份爱更带有一点山野的狂躁感:两人一起在山野间上窜下跳。希刺克厉夫希望凯瑟琳的灵魂永远的缠着他,让自己不得安宁,两人的爱是一锅浓汤,每一口都是厚重的。自然这种爱自然是可以被理解的:两个人从小便是玩伴,也是唯一的玩伴,一起反抗外面的世界。对于希刺克厉夫来说,在他惨痛的童年里,凯瑟琳就是唯一的光亮,凯瑟琳就是唯一的世界,所以他爱凯瑟琳圣于一切。而对于凯瑟琳来说,希刺克厉夫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了解她的人:“他就是另一个我”。这是一种完美的高度心灵契合的爱情,但是这段爱情因为女主人公的选择,而并没有更深一步
从其中我也给予了其我自身的思考:双生子式的爱情并不会胜于友谊。
这也可以从凯瑟琳的选择中看出,她最终选择了埃德加而非希刺克厉夫。也许有人会说这个选择带有凯瑟琳自己的自私,虚荣的成分,这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不得不说凯瑟琳是两人中更现实,更期待未来的那一个。希刺克厉夫只有凯瑟琳,也只知道世界有凯瑟琳。但凯瑟琳知道山庄、地位、人们的看法。她爱着希刺克厉夫,但她与希刺克厉夫的结合不会适合,希刺克厉夫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爱着他就像是爱着自己。凯瑟琳的聪明便在于她知道知道这一点,会更加理性的去分析,相比之下,埃德加的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加符合社会外界对她的理想。
此可谓值得我们学习的冷静分析。
2、埃德加与凯瑟琳:温和的爱,永远的守护
不得不说,埃德加先生在当下,绝对是一个暖男,他与凯瑟琳之间的爱绝对不如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浓烈,但也相对更长远。
两个人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凯瑟琳给埃德加德生活带来生机,埃德加给凯瑟琳带来端庄,符合礼仪的生活环境。在凯瑟琳生病时,也细心的照顾她,对于她的脾气也呈现了更多的包容。可以说除了对希刺克厉夫的偏见,缺少了硬汉的感觉,埃德加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丈夫。也侧面表现了凯瑟琳选择的正确。
3、伊莎贝拉:我爱的是爱情
小说中的伊莎贝拉无疑是最让人痛心的,她与希刺克厉夫的结合帮助了希刺克厉夫完成了他的复仇,而带给她自己的却只有无限的折磨。
而这场悲剧的根源是在于伊莎贝拉对于希刺克厉夫的无限幻想——这份幻想甚至没有被凯瑟琳的警告而打破——伊莎贝拉幻想希刺克厉夫对凯瑟琳的爱可以转化到自己身上,幻想着他对自己的宠爱,可以说她沉迷的是爱情本身那种甜蜜,爱上的是自己脑海中的幻想。这也是给广大读者的一个警醒:有时,我们沉迷于爱情本身带来的甜蜜,刺激,却让这份感觉好到模糊了双眼,忽略了你爱的是否还是眼前这个人,忽略了他致命的缺点。当爱的只是爱情时,这份爱情就变成了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