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灯光下,老鞋匠手中的大针头正在准确的刺向鞋帮子,细细的缝合,严密的扎紧。然后拿起那只自制的鞋垫紧紧的将鞋帮子相连。鞋面上的绣花栩栩如生,一只精美巧妙的布鞋便做好了。
老鞋匠浊黄的眼珠子透出一股笑意更夹杂着一丝丝的宠溺,像是手中拿着的并非是一双鞋而是他的子女。在昏黄的白炽灯下,继续制作另一只绣花布鞋。
老鞋匠姓霍,是八几年回到这个村庄,那时他才过而立之年长得眉眼清秀,再加上他的手艺。他的回归很快成了村里的轰动。他成了村里的名人。当他把一双绣花布鞋拿给乡邻看的时候,无不赞叹不已。
就这样他顺风顺水的开了他的第一家手工制鞋厂,顾客以得到他亲手制成的绣鞋得意万分,姑娘家以他的绣鞋做嫁妆。这绣花布鞋美名在当时传遍了整个县。那时候的老鞋匠正春风得意。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年之久。1999年4月13日,当村庄的第一台制鞋机器在村庄响起的时候,他清楚的感觉到前方路途的渺茫。
那天 ,天气不是很好,太阳被挡在黑压压的云层之上。这村庄的另一家制鞋场,却是喜气洋洋的,鞭炮声劈哩啪喇响在厂子的大铁门外,门上的四个大金字格外的亮晃得年轻的霍老鞋匠眼睛生疼。
这家新的制鞋厂此刻机器刺耳的“杠啷”声震耳欲聋,改良似的制鞋工艺提高了原有基础效率的四倍之多。
从此,霍老鞋匠看着一个又一个工人离去,制鞋厂被迫停工,他只得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红光满面的面庞一夜之间变得沧桑了许多,此时,他已45岁。
45岁的他遣散的制鞋厂的工人,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自己制鞋!
和其他的鞋子不同,每一双只有一个样子,并且价格得令人咂舌,但是在这个村庄里想要实现城里那一套简直难上加难,他迫不得已的降低了价格,却还是未卖出一双,原因是样式太过传统。他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可以把手中的绣花鞋做下去,像他师傅那样的传承。
如今的霍老鞋匠已是暮年,每当我走过那条街,路过那座老房子,都能看见那个干瘦的老人手中是一把锥子和一只绣花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