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武师》——中国功夫影人的搏命人生路

文 / 贝拉

编 / 发乱


爽!《龙虎武师》揭秘幕后

小时候我就对香港武打片特别感兴趣,看到近期有《龙虎武师》的纪录片上映,有点小激动。电影果然值得票价,原来经典港片动作镜头背后,有那么多武师默默无闻的付出,其中的艰辛和不易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自己不算是纯正的港片迷,感谢《龙虎武师》填补了我的很多知识盲区,全方位揭秘香港龙虎武师长达六十余年风云变幻,展现中国功夫影人搏命人生路。

纪录片海报

这里补充一个小知识,何为龙虎武师?武打电影中完成大量武术动作的配角、龙套,以及专门替主角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替身演员,在香港称为武师,武师的组织称为武行。如《黄飞鸿》的武术动作是由主角李连杰和替身武师熊欣欣共同完成的。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右2:李连杰 、右3熊欣欣

龙虎其实有生龙活虎,龙争虎斗之意。所以龙虎武师其实指的是生龙活虎的武打演员。香港最初的四大武行包括刘家良为首的刘家班,以袁和平为首的袁家班,以洪金宝为首的洪家班,以成龙为首的成家班等。这四个武行中洪金宝和成龙都来自七小福,师傅是于占元,而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华、元彬、元奎和元武等是最早一批的龙虎武师。

成家班

惊!香港武行的降维打击

没有太多科技含量的香港武打电影为什么能够在上世纪中后期征服亚洲影坛,影响好莱坞?先谈谈两个扛把子前辈——李小龙、刘家良。

李小龙的横空出世改变了香港的“武行”。李小龙在美国受过教育,他的动作快、准、狠,格斗状态类似日本武士片中充满仪式感的对决。早期的香港武打片中的动作是偏舞台化的,脱胎于京剧等传统戏剧的舞台动作空、虚、程式化,观众难有身临其境的打斗快感。李小龙《唐山大兄》的上映,掀起了香港民众的观影热潮。他的动作设计与本人形象都得到了大众的喜爱,运气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李小龙的成功不单单是巧合,他革新了香港武打片的面貌,成为中国功夫电影的一面招牌。

李小龙

李小龙遗憾离世后,出身洪拳世家的刘家良唤醒了一度低迷的武林,刘家良的“长镜头”看得可太爽了,一打就是几分钟,几十招下来,每一招每一式都不能错。并且每个动作都要抓好时间,错一点都是前功尽弃。刘家良导演的动作设计,常常真刀真枪,演员一不留心,就会挂彩。没有坚实的武术功底,根本演不了刘家良的影片。正是因为刘师傅过硬的武术功底,对艺术的苛刻打造出《神打》(1975)、《少林三十六房》(1978)、《少林搭棚大师》(1980)、《十八般武艺》(1982)等影片,都是动作片中的经典之作。

刘家良三兄弟

光有良将还不能成就香港武打片,还得有猛士。所以,电影的大量篇幅呈现的是用命去冒险、硬扛,表演各种高难度危险动作的武师,这才是《红番区》导演唐季礼口中的“降维打击”——没技术,靠赌命。

《A计划》中有个名场面,成龙从15米的钟楼上纵身一跃,重重砸在地上。唯一可以缓冲重力的是几个雨遮。安全措施就是缓冲一下,松一下土,这么危险的动作,成龙不敢上,只能从武行找体型相近的火星试跳,替身跳下来没事,于是成龙上。

成龙从钟楼跃下

又一部《龙的心》,洪金宝挑出8名演员从沙田帝豪酒店7楼跌落。虽然花了一整个晚上先垫了100多张海绵垫,但七楼的高度,考虑到安全以及演员的心态,拍摄难度仍没有丝毫减小。在起跳的时候,有位演员脚里扎进了一根铁钉,用力拔出来后依然硬着头皮跳,其中钱嘉乐的动作要求最为凶险,落地之前还要撞到位于3楼的一块板。

场景惨烈,演员拍完就得抢救

用洪金宝的话来说,钱嘉乐是洪家班福大命大的宝。因为在《东方秃鹰》里,号称“替身之王”的钱嘉乐,在一场爆炸戏中被6个汽油弹烧成了火人,差点当场丧命。在养伤期间,他又去了片场,帮助完成洪金宝都拿不下的跳崖镜头。

钱嘉乐、钱小豪两兄弟

最凶险的是《省港旗兵》里,元武从高楼上坠落,下面是溜冰场,溜冰场的地多硬啊,而且元武还不是正面摔,背后摔下去,一点防护都没有,虽然穿得很多,但是他知道下去肯定进医院,果然那场戏摔得血液四溅。想起那段戏,元武至今后怕:“那是用命换来的呀!”

《省港旗兵》

成名后的甄子丹在片中受访时说起当时的风气:“为了表明你是功夫界最牛的,你会做很多傻的事情。”“那个时候谁带护具,谁就会被人看不起。”确实,降维打击带来的真实感和强烈刺激,是好莱坞的动作片无法企及的,但背后付出的代价如此高昂。所以回望往昔,电影在访谈中不止一次地抛出了一个疑问,这种方式是健康的吗?

甄子丹在接受武术指导

变!玩命的过往已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动作电影有很多内卷竞争,导演、演员、替身们都喜欢一起组团去看别家公司的动作片的午夜场,回来后,一边感叹电影中的高难度动作,一边绞尽脑汁设计更高难度、更危险动作,吸引观众的目光。观众们也很直接,好看的、刺激的、惊险的,会欢呼鼓励叫好;差劲的,观众们会立即大声骂出来,故意提高声量说给现场的导演、演员们听到。为了不断带给观众新的刺激,香港动作片的“难度系数”一直在上升,有时候致伤致残都在所不惜。

成龙经典的危险镜头

在设计一些危险动作时,导演或动作指导其实是预见了会出现受伤的情况的,但为了“好看”,导演或动作指导有时候会坚持让“武师”们这么做。有五成把握就敢上,有三成把握就要试。当“武师”,随时准备“大冒险”,两眼一抹黑是家常便饭。能活到现在真不容易,在当时的cut(停机)往往不是收工,而是救人。

熊熊烈火中拍摄

在众多香港动作片的片场,曾有“武师”在表演中一命呜呼,而“武师”因工致残致伤,更是数不胜数。但当时的武行为何人头攒动?因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武师们往往来自香港的底层,家里人口众多,居住环境狭窄,饥餐露宿也是常事。读书求职显然不是这些贫民子弟能走的路,唯有出来跟武行的大哥混,能出现在银幕上,还能见识花花世界,也许对当年的他们来说,死也值得。这么一想,混武行就像混黑帮竟颇有几分相似。“没有公司愿意给他们保险,他们的保险就是他们的大哥。”在加上上世纪60—90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让大家都觉得有奔头,所以就坚持下去了,只要没死还能动。

刘家班

然而,时代不可能永远按同一模式高速发展,如今的香港,或者说如今的世界,出人头地的模式变了。现在靠读书靠科技靠制度,年轻人会觉得没必要用命去做这件事,以及任何事。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珍惜生命,“武师”的命也是命。如今拍摄动作片,不会再罔顾安全。“武师”们的人身安全,一般也会有保险作为保障。安全第一,成为了“武行”的新原则。

曾经星光熠熠的香港武打片时代终究过去了,支撑辉煌的降维法则已然蒙尘。现状是:无论香港武打片乃至香港电影行业都开工不足,于是有人北上大陆,比如董玮,当然有也人坚守阵地,比如钱嘉乐,他与香港年轻人共建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工会,该工会也是《龙虎武师》纪录片实际上的最大支持者。

对于我来说,这部纪录片是对香港动作电影时代的一次深情回眸。有辉煌也有彷徨,有荣耀也有血泪,有巅峰也有反思,数十位曾经摸爬滚打过来的武师亲自出镜讲述构成一部香港动作电影的微缩影像史,确实有珍贵的史学价值。

END

更多精彩,尽在迷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