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想法束缚住自己
你说:我不是在束缚自己,就是在束缚自己的路上。
我说: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一、太注重结果的想法束缚住自己
你说:“大学毕业了,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地找到了工作,开始经济独立,或是考上了理想学校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总之,大家都纷纷奔赴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了。而我,考研二战狗,依然驻足原地。可以说,这些年自己一点长进都没有,或者说是在退步,而同龄人压力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现在的我,很胆小,很怕二战以失败告终,辛苦奋斗了两年,却仍一无所有,瞎赔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道:“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是为了收藏。”
二十一岁那年,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史铁生,患病失去了双腿。一开始他与普通患者一样,无法接受命运突如而至的打击,开始沉默寡言,自我封闭。他常常一个人摇着轮椅去地坛静静地待上一整天。在他第一次进入地坛的时候,他是这样描述的: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他认为,地坛与自己有着不可言说的渊源。这十五年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他都一日都不拉地去地坛,从青年到中年,他与地坛一起经历着时间的冲洗,现实的考验。在最初的时候,他一直在地坛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去死还是活下去。后来他想通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该不该去死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考虑该怎么活的事情。史铁生,选择了写作。写作,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也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他开始用生命去写作,去创作,去拷问存在的价值。在死与活中,我们往往可以忽略前者,因为人终有一死,只是谁早死,谁晚死罢了,但是要着重强调或者活的事,在人生接下来的日子里,该怎么活,才能更有意义。而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失败,只是你做这件事后,得到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结果,为之努力奋斗的过程才是独一无二,最难能可贵的值得收藏的记忆。
二、跟别人比较的想法束缚住自己
你又说:“最近跟很多朋友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叙叙旧。其中一个说他很幸运地以本科学历,在家乡一所名校当老师,同事们都是北京大学的博士啊,复旦大学的硕士等等,就他一个本科生,能够进这地方当老师,一下子就给自己的学历镀了金。还有一个考上了伦敦大学学院,世界前100强高校,还有很多朋友也都在上市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哎,为什么大家都活得那么漂亮,那么精彩,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现在的我,很迷茫,是继续考研二战,还是找一份工作开始谋生。我越想越焦虑,越想越狼狈。”
钱钟书在《围城》里提到:“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留洋假博士方鸿渐留学回国了。先后与身姿丰腴,穿着大胆的鲍小姐;大家闺秀,留洋女博士苏文纨;单纯青涩的唐小姐和平凡的孙小姐,发生了情感纠葛,以他娶了不爱也不讨厌的女人孙小姐为结局。又在岳父家的银行、三闾大学、报社间兜兜转转,想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才能,报效国家,最后却负责的是家庭与妇女和文化与艺术两本刊物。终日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法实现而郁郁寡欢。其实,方鸿渐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他深信学识的真假与学位无关,但是在归国之前还是心虚地买了一张假文凭,好像学问并不是学问,只有被别人知道了的学问,才算得上是学问。爱情中的方鸿渐也十分怯懦,他更在乎别人说了什么,而不是自己做过什么。事业中的他,更是可笑到了极点,在三闾大学任教的时候,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却莫名地卷入政治斗争,最后被开除;在报社做编辑的时候,明明希望能够负责经济和时政版面,最后居然只能写如何在菠菜上面淋麻油的厨房小知识。方鸿渐并非是一个没有半点学识的人,对于爱情更不是随波逐流,事业上他何尝没有自己的期待,但是他却犯了一个十分致命的错误,终其一生,他都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也许这正是整部围城中最大的一座城。被禁锢了的内心,比被禁锢了的肉身更难得到解脱,如果不是这种对于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盲目渴望,也许方鸿渐可以过上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但是自我的封闭,实在太劳不可破,或许自我之城才是世界上最难冲出的一座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我们都难以摆脱的困境和孤独。这座自我之城,几乎无人幸免。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苦楚,不要美化别人的生活,也不要丑化自己的生活。”
三、对世界功利的想法做束缚住自己
你说:“我去年4月份的时候也试着去一家教育机构里兼职当讲师,我也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但是在谈工作时间的时候,我说我大部分时间会花在考研上,一周能工作3次左右,但是要到6月份才能开始。机构那边回应说好好好,但是到了7月份,还是没有任何回应,估计是凉凉了。之后也试着去找找兼职,但投出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电影《无问东西》里说:“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里给出的真实、同情和无畏。”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二个字:真实。从一段来自民国时期的教诲开始:梅贻琦告诉吴岭澜: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后来吴岭澜成了沈光耀的老师,告诉沈光耀:“真实就是面对时代浪潮,叩问自己的内心,不必选择迎合潮流。要遵从内心,从容而笃定。”沈光耀的真实挽救了即将饿死的陈鹏,陈鹏的真实,拯救了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王敏佳;李想的真实,拯救了张果果的父母,张果果的真实,拯救了生命垂危的四胞胎。实二字,早已有之,但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体会到真实二字代代相传,希望传到我们这一代,真实二字仍熠熠闪光,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的选择,有所启发。所以,不能因为工作而工作,不能因为挣钱而挣钱。在找工作前,首先得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对自己,必须真实。
最后,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总之,至于你到底何去何从,全凭你自己来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