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东西,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扯不上联系。一种是一堆干柴,干柴就罢了,还千疮百孔地叮了许多小眼。它们是今天早上在果树上特意剪下来的。它们都是知了所叮过的树枝,在树上经过一年多的风吹雨打,住在树枝上的这些旅客吸食着树枝供给它们的营养,渐渐长大。最后经过太阳的炙烤,它们就被孵化成类似白色蚂蚁的东西。钻入地下,靠吸食果树的根渐渐长大。一般至少需要在地下生活三年时间才能钻出地面,进行下一次生命的轮回。
另一个图片是油炸的刚从土里钻出的金蝉,人称自然界的“软黄金”。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捉知了猴是近十年刚兴起的一个产业。十年前,知了成灾。三暑天中午的时候走进地里,知了到处乱飞,简直是群魔乱舞。时不时知了会打在人脸上。它像个昆虫界的傻子,一点儿也不能掌控方向。那时有勤劳的农人会顶着大太阳赶走知了。要不,它们会叮在嫩枝上,一边“吱哇――吱哇――”地大口吸食,一边随着太阳光的照射螺旋式地向上产卵。一般情况下,一次可以产三五十个。然后飞上另外一个枝头,继续产。
简直要感谢这些吃货,把农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不光不再危害,反而成了一项收入。
放了暑假的时候,先用剪刀剪去果树根部冒出的嫩条,露出光光的树身子,然后在距离根部三十公分的地方缠一圈胶带。胶带是塑料的,很光滑,出来之后的知了猴就会被拦截在胶带下。一入黑,知了猴便像商量好了似的,一窝蜂的往出爬。人们乐呵呵地把它放进装了水的小桶里。到了水里,它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时间只有一个钟头,过了这个时间,它身上的硬壳遇风裂开,就开始了褪皮。它要旋转一周,左扭右拐才能将壳子褪下。有时体力不支,中途发生意外,卡壳难产也是有的事。有时我们在捡知了猴的时候就会发现那种情况,生命真不容易!
当它出壳后,绿色的翅膀就会慢慢变干变硬。成为真正的黑色的长着薄薄蝉翼的家伙。炽热的太阳光是它们的最爱,它们吸食着美味多汁的树液,兴奋地谈情说爱,产下一枚枚幼小的后代。
我每年在这块能有五千元的收入。在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天立了秋,会立即没有。高潮时候就十天时间。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一个小时。知了的壳儿还是药材,可以治疗感冒,我们这儿有专门拾知了壳儿的,一年照样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知了的这项收入,我家不是村里最多的,最多的能卖一万多呢。都在自家地里拾,不能越界的!
小妹是个比较有头脑的年轻人,原来她的责任田里知了猴并不多,她买了100元知了种子投放到了地里,三年后,她家的知了最多。她每年都会收购知了猴和知了皮,带动了一方经济,富了别人,也富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