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野生动物园一日游

五月下旬,夫人就给我预约了这个星期六(2025.6.21)的北京野生动物园的游览行程。这是她们单位组织的春游活动,可以带家属,但是家属的门票和用餐都要自费。

早上六点二十我俩就起床洗漱,七点开车出发去她们单位吃的早餐,八点不到从她们单位乘坐旅游大巴车出发前往北京野生动物园。周末,虽然车很多,但是没有堵,还是比较顺畅的就到了北京野生动物园,用了近两个小时(主要是远)。

我们俩都没来过大兴区的这个北京野生动物园,但是去过延庆的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也算是有一个对比吧。

本来做好两手准备,带了我的公园年卡和退伍军人优待证,结果都不好使,自费买票150元。说实在的,帝都是退伍军人优待证使用体验感最差的,没有之一。

北京野生动物园以散养、混养方式展示野生动物,分为自驾游览区、步行游览区、猛兽体验区三大动物展区,建有主题动物场馆80多个,以现代的无屏障全方位立体观赏取代了传统笼舍观赏方式。

第一次来这个野生动物园,总体感觉比延庆的那个要好多了,这里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近距离接触和互动,一下子就增加了很多趣味。

比如在猛兽体验区,棕熊、东北虎、白虎、狼、鬣狗、狮子,虽然隔着车窗,但是可以通过车上的投喂口进行投喂,近距离接触这些猛兽,近距离互动,安全又有趣味。

尤其是棕熊和老虎,它们会扒着车身站起来向游人要吃的,熊气遮天,虎视眈眈,却也只能是一个“乞要者”。在白虎区,一只脸上有“刀疤”的大白虎,蹲在一块路边的大石头上,气势汹汹的向每一辆路过的观光车要食物,大有一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的山大王架势。只不过其他的狼啊、鬣狗啊、狮子啊啥的,可能是被投喂的太多了,不稀罕吃了,偶尔一两只过来接受一下投喂,其他的都在一旁睡大觉。

体验不好的就是猛兽体验区的排队时间太长了,一个多小时啊,但是这个区域是野生动物园的核心游玩内容,排多久也得排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从十一点不到,一直排到十二点多才上了猛兽体验区的观光车。不过,参观互动的体验还是不错的,排队的辛苦就忽视掉了。

我们算是最先参观游览的猛兽体验区,然后就自由自在的游览其他区域了。什么鹿苑、小熊猫馆、马达加斯加丛林馆、鹦鹉馆、爬行动物馆、大型动物区域……一个一个溜达过去,很多动物都可以投喂,近距离接触,有的还可以抚摸,比如小鹿、环尾狐猴、鹦鹉、马鹿、卡皮巴拉,真正的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尤其是卡皮巴拉,工作人员一个劲儿的喊:“它们就一张嘴,喂不过来可以抚摸它。”看看,它们被投喂的有多火爆?很多卡皮巴拉经过一天的投喂根本就不想吃东西了,任凭美味被送到嘴边鼻子下。

公园里的环境也非常好,处处绿树如荫,百花盛开,湖水碧绿,再加上昨天是一个特别晴朗的天气,碧空万里,微风徐徐,一幅特别美好的和谐画面。周末了,带着孩子全家出来玩的人占大多数,公园也变成了儿童乐园,尤其是投喂区域,时时传来孩子们的尖叫声和欢笑声。

中午是在景区里的SHOW餐厅吃的快餐,我俩他们单位给买一份牛肉鸡腿套餐(62),我们自己买了一份炸鸡套餐(58),我又买了一杯杨梅柚子汁(28),味道还可以,就是有点贵。大中午的,太阳有点毒,35度可能都不止,不过绿树之下还是凉快的,还是一路慢慢逛,慢慢看。

园区里不时遇到各种表演,黑猩猩的,鹦鹉的,互动互联,还挺有意思。尤其是那个黑猩猩珂伊,伴随着快节奏的音乐响起,踏着鼓点嗨起来,荡秋千,攀援在顶梁上,拍打隔离玻璃,哪怕是在地上行走,浑身上下都是随着鼓点而动的,特别有乐感,现场的氛围担当非它莫属。而隔壁的金丝猴,贴在玻璃窗户上,静静地观看着,应该是黑猩猩表演的最佳观众了吧?

整个公园里,趣味十足,人与动物安全、和谐相处,体验感真的挺好的,不虚此行。因为还有夫人的同事们在,所以游览和拍照并不十分尽兴,但是感觉也挺好,溜溜的走了一天。夫人在回来的车上还吃了一个鸡排汉堡,一个炸鸡翅根和鸡翅中,喝了一瓶矿泉水,这是真的累了饿了渴了。

这个地方,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去玩玩。

路上的车流量真不小。

羊驼与游人近距离互动。

小舞台。

雪狼藏在石板底下避暑。

耍宝给你摆拍的黑猩猩。

鬣狗

非洲鬣狗。

相亲相爱的狮虎兄弟。

鹿苑入口。

丹顶鹤

小浣熊。

排队等候游览猛兽体验区。

排队等候游览猛兽体验区。

排队等候游览猛兽体验区。

终于登车了。

路过棕熊区。棕熊站起来索要食物。

棕熊扒着车窗要食物。

东北虎区。

老虎在拦车要吃的。

白虎区域。

拦路虎“刀疤脸”在发狠要吃的。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野狼区。

鬣狗区。

狮子们都吃饱了,不稀得要了。

鳄鱼池。

金钱豹区。

出了猛兽体验区,下车了。

鹿苑。

白鹿。

孔雀

小熊猫。

在手上投喂的两只鹦鹉。

被投喂的长颈鹿。

一群天鹅。

鹦鹉高跷表演。

蜥蜴

卡皮巴拉。


造个型。

结束游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