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89/333 攻击性

1

攻击性是人类的一个本性,具有攻击性的人,活出了人的本性,显得更加真实、生动、有魅力。没有攻击性的人,像是虚假的,也很难与别人建立起真切生动的关系。

2

因为孩子天生的全能自恋和攻击性,他们天然地会认为,家里的所有不幸都是他的攻击性导致的结果,比如亲人意外死亡,父母离婚等,从而导致他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或者即便释放攻击性,也是以破坏性的方式呈现。

所以父母需要特别提醒孩子家里的这些事情不是他导致的。然而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会一遍遍对孩子说我们离婚是因为你,我们不幸是因为你……这对孩子的心灵是摧毁性的。

3

温尼科特认为,攻击性等同于活力或动力。在好的促进性环境中,儿童的攻击性得以整合,而在坏的剥夺性环境中,攻击性就会变成破坏性,并以反社会的方式显示。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自我里都有攻击性,如果他能够与外在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个攻击性就变成了热情、创造力等生命力;反之,如果他被忽略或拒绝了,这个攻击性就变成了黑色能量。

攻击性向外,就变成破坏性,而攻击性向内,就变成了抑郁。

作为养育者,我们要允许孩子宣泄自己的攻击性,伸展自己的生命力。



1. 攻击性是人类的一个本性,剥离了攻击性的人,也剥离了自己的本性;而具有攻击性的人,则是真实的,因此更有魅力。
2. 精神分析有个说法:儿童需要获得这种感觉——母亲或客体可以在他发出攻击后而得以幸存。孩子因为有全能自恋加攻击性,所以天然地认为家里的所有不幸都是他的攻击性导致的结果,从而会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或者即便释放,也是以破坏性的方式呈现。父母需要特别提醒孩子,家里的这些事情不是他导致的。
3. 温尼科特认为,攻击性等同于生命力。如果母亲在婴儿攻击下得以存活——母亲既没有死去,也没有离开,同时也没有报复惩罚他,那会让婴儿意识到,母亲不是他的一部分,不在他控制之下,是他之外的另一个存在。当母亲能接住婴儿的攻击,母亲就与婴儿建立了联系,一元关系里的攻击性,就变成二元关系中的热情。
4. 活力,总是带着攻击性的。不管怎么惧怕攻击性,我们其实都体验到,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攻击性,他很容易像是虚假的,很难和别人建立起生动真切的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午后,坐在春意盎然的树荫里,看湛蓝湛蓝的天空,追逐自由的白云看她畅游,看她优美变化。 耳机里的音乐流水潺潺,滋润心...
    溪间月阅读 1,287评论 0 0
  • 越长大我越发现交通工具的矛盾之处,一个离你三十公里的火车站,你选择骑车,坐公交还是打车? 初中的时候我只知道省钱所...
    活的像个青柚阅读 3,294评论 0 6
  • 平安夜圣诞节都陪家人 吃鸡少锻炼! 公司聚餐后陪ta
    DeathKnightR阅读 2,047评论 0 0
  • 良龙的父母走后,他先上床睡了一觉,折腾了将近一天,他有些疲惫了。这一觉,良龙睡得十分舒服,这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短...
    阿丁传说阅读 2,773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