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一个人胡思乱想。
总想知道学长学姐考研考了多少分,总是在论坛里问学长姐我想考的那所学校复试黑不黑,难不难。
最终我也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学长姐们还没有参加复试,谁也不想分享自己的阶段性成绩。
我连初试都还没有进行,打听复试的消息对我而言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总是太着急,还没学会走,就想知道跑起来是什么感觉。
好像我们从来不会去做没有结果的事。
看一本书,首先要问,看了这本书能让我学到多少知识?做一件事,首先要问,做完之后我能得到什么好处?和一个人谈恋爱,首先想了解,你会和我结婚吗?
好像没有结果,不能带给我们好处的事,我们都不会去做了。
当一个人做事总是以目的为导向时,那么这个人就距离成为一个功利的人不远了。
我们总是不安心过好当下,习惯对未来忧心忡忡。
02
在最后一节“职业规划”课上,老师让我们在A4纸上先写出自己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然后写下毕业后三年的职业规划,倒着写,先写第三年的目标,再写第二年和第一年的阶段性成果。
我先想到的是三年后能够成为一名正式记者,爱具体一点就是党媒的时政类新闻记者。
要想成为记者需要哪些能力呢?无外乎是写作能力、学习能力、追求真相的好奇心、广博的学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尚俭崇德的品格以及善良的情怀。
我对着这些要求审视自身,心中窃喜,发现在自己以往的经历中,竟然每一条都能抠出那么一星半点的事迹对上号。
对于未来,我们总是对它满怀期待,相信它一定是美好的,即使它没有那么美好,我们也要心怀感恩,让它在我们心底变得相对美好。
可当未来变成当下时,我们却对它不理不睬,心中仍旧憧憬着触碰不到的未来。
但我仍然希望在未来的某一个确定的时间点,可以和爱的人过着理想的生活。在那时,身边没有令自己讨厌作呕的人,自己写着喜欢的文字,做着喜欢的职业。身边都是诗,不用想遥不可及的远方。
03
当我们的父母看到那种在大学不学无数,整天吃喝玩乐的人时,总会扼腕叹息,把这大好时光白白浪费了。
在父辈的青春里,他们的生活物资没有像今天这么充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比我们要强烈得多,他们的青春过得不是那么舒服,所以他们会认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这个道理在如今其实同样适用。
可现在,在大学里,有一种人不但不学无术,还要误人子弟。
几天前,和社团里的两个学妹做了一次交流。
其中一个学妹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另一个学妹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也不讨厌。
现在都已经是他们的大一下学期了,仍然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
人处在这种状态时,很容易没有主心骨,只要听到学长姐说的话就以为是对的。
04
她们告诉我,有学长对他们说,在大学学习随便学学就行了,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多出去和别人吃饭,多出去浪。
听到这样的理论,我很无奈地呵呵一笑。
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首先,学相较于中学时期更专更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将来在社会中能有一技之长。
其次,修身。修自己的德行,修自己的涵养,修自己的人格魅力。当然人际交往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
中国有句古话:“德不孤,必有邻。”
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内在修炼的足够强大,散发出来的魅力自然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
除此之外,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但绝不是用那些学长口中所谓的“浪”就能换来的。
虽然我们很年轻,但我们不能不对自己的未来负责。青春是用来怀念的,“浪”每个阶段都可以进行,但是“浪”过的整个青春,纪念的意义不太大。
人在觉醒的时候是最早的,行动起来,给未来的自己起码留一点有意义的怀念。
05
两个学妹负责运营社团公众号,做得很有激情,总想做得大些,再大些。
我对他们说:“在社团,懂得人际交往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
作为一个社团曾经的社长,这么说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但是,在社团明白了人际交往是怎么回事之后,还能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是你找到了你的圈子,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找到了一群人共同的兴趣点,建立起了友情。
这一点是你坚持的结果,这就好比你在一片漆黑的隧道中行走,越往前越黑,在半道上不停地有人原路返回。
而你和一群小伙伴一起走出了隧道,看到了光明,这种成就感是自己给的,拿什么都换不来。
这些人中会有你一生的朋友,在未来的日子他们会与你携手同行。
06
我们希望有个好未来,我们期待未来有时间放声大笑,期待未来有时间好好悲伤。
有人说,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
如果没有文字、照片或影像,你会记得多少?
过去的一切已经摸不到了,未来的样子同样触碰不到,在时间和空间交织的世界里,我们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只有此刻。
只有此刻的自己,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是那么真实,它提醒你是你自己。
把现在的自己照顾好,让现在的自己变得更好一些,才算是给未来的自己一个完美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