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六,带着队友和娃,约上好友冰冰一家一起参加了一场亲子水彩疗愈工作坊,冰冰的儿子多多小朋友已经是小学二年级了,平时是个安静的小学霸,在这场未知的水彩共绘之旅中,大家都很期待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活动由我的老师Cheer亲自带领,Cheer随心出发,将水彩疗愈与正面管教完美结合,独创了这一套水彩疗愈工作坊,简单记录如下:
首先,是提前根据人数准备好场地,包括画材(大小水彩纸、笔、颜料、调色盘),接好水,用于洗笔。

一般4人一组,可以是两个家庭(2大2小),或者把大人、孩子分开到不同的组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如果有正面管教角色扮演,需要提前写好卡片,本次写的是yes,and主题,孩子的话,妈妈1/2/3的话(No;YesBut,YesAnd);
然后,人员到齐就坐后,讲师自我介绍和活动介绍,活动正式开始。
(如果有几组家长小朋友的话,可以先带着大家列一下两列清单,提前打印下情绪/表情包,待会活动里可以带入)
第一个活动,每人先发一张纸,让各自画出九宫格(这中间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风格差异),在中间写上一个“我”字,周围写上和你关系很近、或者你第一反应想到的人,喜欢的、讨厌的,都可以。 小朋友需要多引导。
然后演示水彩涂色,让每一个参与者给9宫格涂上颜色,用自己认为最符合那个人物感觉的颜色来涂。
请家长、小孩分别来分享,或者讲师解读,这中间大家会看到各自的差异,通过颜色,可以看出每个人内心的一些东西,有人开放,有人内敛,不善于表达情绪。

第二个活动,湿水彩初体验,把32开纸双面打湿,一面贴在桌子上,一面作画,让每一个参与者独自在自己的纸张上画水彩。
要求是: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或最常用的颜色;再选另一个自己最不喜欢或不常用的颜色,进行描绘,画自己想象的形状,不需要具象,但需要让两个色彩充分融合。
画好后,请大家分享,色彩融合时候的感觉?
发现不同的人感觉不同,或是还可以?或是很糟糕?看你能否接纳这种融合?
还可以提起画纸,随重力看到色彩渐变融合,询问感受?
体验湿水彩的同时,引出yesand的主题。
7岁小朋友的水彩画很给人想象空间:

第三个活动,角色扮演,邀请4位志愿者参与,尽量是家长扮演孩子,就让孩子们在底下观察,孩子会有觉知和感受。家长在演绎中也会有更大的触动和反思。
“老师总是说我,好烦”……

妈妈的反应不一样,孩子的感受、想法决定不一样。分别询问家长与孩子的感受,注意每个人的表达方式。
第四个活动,是本场的高潮环节了,四人共绘一幅8k作品,作品主题:新年的希望。
征集志愿者,告诉志愿者的任务:计时,(秘密任务)破坏。
第一轮每人2分钟画水彩时间,观察大家各自的反应,过程中鼓励她们这整幅画都属于你,任意表达,4人画下来后,要求志愿者用自己的方式破坏整幅画,必要时候讲师参与,规则就是破坏。
再重建,从志愿者开始,每人2分钟画画。假设这是你在这个地球上的最后2分钟,留给地球最后的痕迹,你会怎么表达自己?或把你的新年希望重新画出来。
可以看到爸爸妈妈的差异,跟宝宝说教的,与自己实际示范的,是不一样的。
而且父母带着大人世界的各种制约,画画时候有些拘束,顾虑较多,孩子则不会被这些限制。
宝宝也是有最大接纳度的,7岁小朋友在两次画画里都展现出了极大的创意与接纳。给父母以惊喜,与觉察。


还有些小游戏,比如“跟我做,听我说”,可以与刚才共绘过程中家长的表现结合起来。
活动结束,参与的家长表示还是蛮差异的,反复讲起,啊,我原来是这样子与孩子相处的。对水彩也是感觉很好玩。
多多很好地参与了全过程,我家这个5岁小朋友表示听不懂也写不出来,理解不了9宫格里的关系,开始就直接跑路了,也拉不回桌子了……
针对幼儿园级别的小朋友,还有因材施教,想一些更适合她们年龄特点的活动,才会容易带领些。另外,如果是小朋友共绘,破坏、重建,她们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场面可能一度会混乱,哈哈,要有心理准备。
画湿水彩每个小朋友都是很享受的。
以后有机会我也带更多朋友和孩子一起体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