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但什么是善意?如何激发?怎么来具体操作?前方有哪些坑是要避开的?等等的问题还有很多。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善意”,刘润老师用了五节课来阐述“激发善意”的内在含义。
(2)
激发善意,在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关系中,大概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在需求的理解上,参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五层次需求理论:第一,生理需求;首先,要活着;第二,安全需求;活着还不够,不能担惊受怕;第三,社会需求;安全后,融入集体,求归属感;第四,尊重需求;不仅接受我,还要尊重我;第五,自我实现需求;让我的潜能,完全释放。
看清需求,并且在满足员工需求的时候要匹配,避免入坑,比如:用自我实现的手段,激励需要生理需求阶段的员工,他会觉得你2。用生理需求的手段,激励需要自我实现阶段的员工,他会觉得你low。
金句:管理者可以用“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善意,但处在不同阶段的员工需要的激励方式也不同,找准阶段是关键。
践行的方法:如何与实践相结合?要学会有意识的给员工画像,以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
(3)
从“应得的”到“太好了”。发现需求,是不是仅仅满足就可以了呢?还不够,人性太复杂,如果满足的是“应得的”,不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满足之后,带给员工的感觉是“太好了”,这才是真正的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把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得的”那些东西,叫做“保健因素”。而如果你给了一个人一样东西,他喜出望外,说“太好了”,那这东西,就叫做“激励因素”。这就叫“双因素理论”。
要了解哪些是保健因素,如环境、福利、公平和工资等等,激励因素,通常是工作带来的表现机会、喜悦和成就感,比如,工作表现好,而得到的额外奖金,这就是很好的激励因素。了解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加工资不能激发员工,提高奖金才行。
金句:工资之外的奖金、偶然和不可预测的激励、对比幸福感,都是激励员工的重要因素。要想办法让员工喜出望外。
践行的内容:学习管理学知识,更要学习心理学知识,订阅武志红心理学算是有效的践行。
(4)
“跳一跳,够得着”的奖励,才是激励。公司围绕激励员工,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设置原则,就是要“跳一跳,够得着”。绩效考核的另外两个重要点,一是绩效考核和奖励之间的直接关联,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就明显不足,绩效考核的设置还算合理,但是在奖励的对应上,却不明显,很多时候,完成了绩效,也是一个大锅饭,激励效应不足。二是奖励的匹配度,也就是奖励要符合员工的期望,该升职的升职,该加薪的加薪,要考虑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
激励水平=可能性*渴望度。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能性,和员工渴望得到的奖励,并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三者缺一不可。
(5)
左手激励,右手压力。光有激励还不够,压力是动力的另一方面,也就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胡萝卜前面已经介绍。大棒方面有三个重要的建议:一是,坚守底线。要有原则和清晰的底线,一旦突破,要严厉惩罚;二是,要提高要求。工作目标,一定要是员工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工作任务,一定要是管理好时间,才能完成的。松弛的工作状态,轻易的业绩指标,容易使员工松懈,闲来是非多。三是,赏罚严明。不能容忍低业绩,挫伤业绩高的员工。
金句: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懂得用胡萝卜激励人心,诱发员工积极性,也要懂得适时使用大棒,通过外在施压,迫使员工产生内在动力。
践行的内容:提高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要求,该批评要批评。
(6)
公平感,这是尊重需求的重要体现,很重要的点。员工会希望自己拿到的薪水是公平的,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比较:内部的其他同事,外部的市场行情,和自己的努力应得。如果有一个不公平,员工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情绪。
第一,内部公平。就是把工资和责任对应起来,把奖金和绩效对应起来,把股权和潜力对应起来。当管理者发现,自己在激励上,只有制订规则的责任,没有分配奖励的权力时,就离公平不远了。第二,外部公平。员工的薪水要和行业标准相匹配。第三,个人公平。做我该做的,拿我该拿的。要保证个人公平,最重要的是规则清晰,赏罚分明,把自己的权力,锁在笼子里。
(7)
激发善意是管理的本质,看一个公司的活力,就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观察。绩效考核方案制订的如何?公司的薪酬制度是否有做到公平合理?胡萝卜和大棒是不是都相称存在。
国有企业这些方面做的很不够,所以活力欠缺,究其根源,应该还是所有者权利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个,责权利就必然不会统一,整个系统的基石就是天然不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