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目不识丁,却用针线绣出了苗族的模样

看懂了这件衣服,才能看懂苗族的故事。

苗族堆绣|苗族堆绣又称堆花绣、叠绣。在苗族堆绣意味着很漂亮的刺绣。堆绣是黔东南地区苗族人民服饰的主要装饰主题,苗族的堆绣图案纹样保留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在苗绣中独树一帜,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堆绣的前世今生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为了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心灵手巧的苗族女性,用针线记录着生活的点滴,从而衍生出了多种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堆绣技法和堆绣服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苗族堆绣传承人杨吉言女士,不善言辞的她,给我们展示了她绣制的堆绣服饰,并给我们描述了她和堆绣的故事。

苗族堆绣传承人杨吉言

不同于传统针线刺绣,堆花绣的服饰要用到上千个立体的三角形绫片组合,通过选材、定色之后,堆压成图案,再辅以刺绣才能完成,堆绣只是这一工艺的称呼,繁复的制作过程中还会用到许多其他刺绣技法。

“这些都是我自己剪裁,自己绣上去的,要做成衣服,拼接的过程中还要好多种绣法。”

惊艳于眼前这件苗族服饰的我们,更叹服苗族女子对于绣衣近乎极致要求。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在苗族,刺绣有特定的季节和时间,其实苗家女一年中真正能坐下来静心绣制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时候她们也要忙于家务农活。“白天要帮妈妈,还去帮爸爸做农活,很多时候都是晚上绣花,白天没有时间的。”一盏灯,一方绣桌,无数个静谧的夜晚,在杨吉言的描述中,我们不难想象出她挑灯夜绣的画面,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我是文盲,没有读书只会绣花。”

“我恨我自己不会说话,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作为老一辈的苗族妇人,可能她终其一生都会与针线为伴,直到她的双手再也拿不稳针线,双眼再也看不清针脚,凭着对手艺的热爱,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

对我来说,平日里对衣物的要求,也就是舒适合身,整洁耐看,可是这样的想法在苗族人眼中是不能接受的。

苗家人认为,那身盛装象征着他们的尊崇,他们的一生幸福,甚至还寄托了族人的繁荣昌盛的祈愿。擅于针线活的苗族妇女将这一习俗传承发扬,把祖辈传下来的古老图案,神秘传说绣于衣裙鞋帽,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聊一聊丨你还记得民族以前的模样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