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8
我很喜欢看电影,但是从来没有写过观后感。今天想试着写一写的时候,才发现一个电影看下来,包含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关键词可以有很多,比如在电影《狗十三》中,可以是青春期成长,可以是生活不易,也可以是人与动物等等。我就说一说,我感触最深的:《狗十三》中流动的爱。
电影《狗十三》不是什么大片,就是发生在普通人中间的一个小小的家庭故事。人物不多,一个离异家庭中,女主角李玩是个初中学生,十三岁,爸爸,继母,爷爷,奶奶,堂姐李堂,还有李玩的小弟弟,还有堂姐的男朋友高放。
爸爸对李玩的爱,贯穿整个电影,是主线。
电影故事从爸爸跟英语老师的对话中开始。对于李玩是参加英语课外组还是物理课外组的事情,爸爸跟女儿发生了争执,最后爸爸武断的替女儿做了主,亲手把报名表上女儿喜欢的物理课外组,换成了对中考可能更有帮助的英语课外组。李玩生气的从学校跑出来,爸爸在后面追,又拿了钱给女儿讨好女儿,从爸爸那种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爱女儿才好的无助中,我看到了爸爸对女儿的殷殷父爱。
爸爸为了讨好女儿给她买了一只狗狗,是一只可爱的英国可卡犬。李玩才开始并不领情,但是渐渐地她喜欢上了这只狗狗,因为她对物理的热爱给它起名: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跟李玩同吃同住,爱因斯坦和李玩同在床上睡得香甜的镜头现在似乎还在我眼前里晃来晃去。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爷爷带爱因斯坦出去的时候,爱因斯坦跑丢了。对于李玩来讲,好像天塌了一般。她疯了一样的到处找爱因斯坦。大人们虽然不能都切身的体会到李玩的痛苦,但是每个人也都在尽力的帮助李玩。
爷爷因为找狗狗,腿摔断了。
有一次,天很晚了,李玩还没有回家,她为了排解痛苦,出去喝酒了。奶奶不放心就出门去找,不经常出门的奶奶迷路了。
爸爸开了车找到李玩,又一起找到奶奶。
回到家,爸爸终于压抑不住多日的怒火,爆发了,狠狠的动手打了李玩。
李玩在卫生间哭完,平静下来,走到客厅。这时候发生了我认为整个电影最让人感动、最有爱的一幕。 爸爸坐在沙发上,对李玩说:过来,来爸爸这儿,坐在爸爸腿上。李玩走过去,坐在爸爸腿上,爸爸哭着跟女儿道歉。说了很多话,李玩的眼睛里最后出现了温柔,这时候爸爸和女儿之间有非常强烈的爱的流动。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这个过程非常非常重要。女儿被爸爸狠狠的打,可能是会在她的成长中留下心灵创伤的,但是之后爸爸的道歉和真实感情的爱的流露,就是对这一创伤的最好的疗愈。相信李玩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爸爸对她的深深的爱。
继母为了帮助李玩走出失去爱因斯坦的悲伤,买了一只类似的狗狗给她,说是爱因斯坦自己回来了。虽然李玩开始并不认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慢慢接受了新的狗狗,电影中又出现了那个画面:静静的夜里,新的爱因斯坦和李玩都在床上静静的香甜的睡着,岁月静好的感觉。
李玩有了弟弟的事情,开始的时候大人们一直瞒着李玩,怕她接受不了。后来爸爸终于鼓足勇气在滑冰场,指着学习滑冰的那个小男孩说,那是你弟弟。瞒着也好,苦思冥想怎样告诉李玩也好,都是出于大人们对李玩的爱,不想让她受到伤害。
因为新的爱因斯坦咬伤了弟弟,它被送走了。李玩一直以为爱因斯坦真的被残忍地送到了狗肉馆,后来才知道是被送到了流浪狗中心,但是当他们想去重新领回它的时候,它已经不幸去世了。回到车里,李玩说,谢谢你,爸爸。那一刻,她知道爸爸送走爱因斯坦也是无奈之举,理解了爸爸,知道爸爸是懂她内心对爱因斯坦的爱的。
网上的评论,大多都是对成长的艰难、中国式家长教育方式、商场官场的恶俗等等的批判,是的,那些都是社会现实的存在,但是,故事中的爱的主旋律,也是积极正向阳光的。
还有李玩的表姐李堂,他的男朋友高放“移情别恋”到李玩那儿了,但是李堂并没有去恨李玩,有一个镜头,李玩疯了一样找爱因斯坦,李堂找到她的时候,很亲热的伸手轻轻拍了拍李玩的脸,好像在说:丫头,虽然你抢走了我的男朋友,我仍然爱你哈。
还想说一说李玩表姐李堂的男朋友高放。很有意思的一个男孩子,长得高高大大,很帅气,身上充满了青春期孩子的那种懵懂。跟李堂好的时候,在大臂上纹上了“堂”这个字,后来跟李玩好了,又在颈后纹上了“玩”这个字。看完了电影,说起这个人物,我跟老公说,如果是我们的儿子这个样子,我们还会像现在一样爱他吗?我们会怎么样去面对呢?老公笑笑,没有回答。
成长一定是要伴随着挫折的,痛苦才能使人成长。能够看到电影里人物的痛苦,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爱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