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是个好地方

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为了去大同玩得更有深度借来了梁思成著的《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一发不可收拾,在去大同之前就不可抑制地去了蓟县的观音阁,而后在大同按图索骥把所有提及的建筑都看了一遍,回来依然意犹未尽,发现了正定这个好地方,隆兴寺一寺已有摩尼殿、转轮藏、慈氏阁、佛香阁四大建筑,再加牌楼门,可谓价值极高。加之正定四塔各据特色,阳和楼、关帝庙、府文庙、县文庙都有着独特的价值。梁思成去的时候正定绝对是国宝遍地。

可惜正定也已今非夕比,很多遗迹没有得到及时保护倒塌毁坏了,隆兴寺的牌楼门、佛香阁里的壁塑、大量佛像已毁,阳和门关帝庙、府文庙已无踪迹可循,想想都可惜啊。剩下的这些建筑又有多少还保留着原样的遗构,还没有被变成没有灵魂的仿古建筑,只有去过正定才能知晓。


一日游:
K5215北京-正定 06:10-09:33 3小时23分 硬座41.5
隆兴寺/天宁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县文庙
D6731正定-石家庄 17:03-17:18 15分二等座5.5
G430 石家庄-北京西17:36-18:56 1小时20分钟 二等座128.5
G6736 石家庄-北京西 17:42-19:01 1小时19分钟 二等座128.5

二日游:
DAY1
北京西-石家庄 D2001 7:45-9:31 1小时46分  二等座86.5
石家庄 河北省博物馆
石家庄-正定 D6736 11:42-11:57 15分钟 二等座 5.5
隆兴寺/县文庙/崇因寺藏经楼(教师进修学校家属院内)/梁氏宗祠/晚上游城楼
宿正定 石家庄金星假日大酒店 218元
DAY2
天宁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
正定-北京西 K508 11:32-15:22 硬座 41.5

正定古城地图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隆兴寺(宋)/阳和楼(金元间)/开元寺:砖塔、钟楼(晚唐、宋初)/崇因寺(明-万历)/真武庙(现代)/府文庙:大成殿(明末)、前殿(明以前)/文庙前牌楼/镇台衙门:门口铁狮(元)/县文庙:大成殿(疑为唐末五代遗构)


隆兴寺


隆兴寺平面图


摩尼殿

*歇山抱厦,补间铺作有45度斜栱,北宋,塑像壁画为后世所重制

摩尼殿


转轮藏殿

-梁架结构,罕有珍品:下层因前面四金柱之左右移动,迫出由下檐斗栱弯曲向上与承重梁衔接的弯梁,上下梁架因前后做法不同,有大斜柱之应用,而大斜柱与下平槫下襻相交结点,交代得清清楚楚,好不勉强,梁架用法中最上乘。
-上檐斗栱,五铺作,单栱,出单抄,双下昂等长
-转轮藏殿 宋式
-塑像,16罗汉一般,南墙楼梯下三尊无头漆像极精作品,上层塑像宋代遗物,笑脸阿弥陀佛可能是六师殿遗物。

转轮藏殿


慈氏阁

-殿身内前面三金柱完全省却,在檐柱与后内柱间大梁上,在前内柱分位,安置大平盘斗,上立内柱,如侏儒柱之制。极其整洁。
-上檐斗栱,下昂做法疑为明清式之始。
-佛像,弥勒立像,背光轮廓奇特精美,宋代原构,念珠与之不合;左右小菩萨像侍立,宋风;送子观音为劣作。


慈氏阁

佛香阁

-四十二臂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大铜像
-阁内槽东西北三面壁上有精美宋代壁塑(重层阁、八角阁、三层多宝塔)
-建筑内部为宋构、柱础(宝装覆莲瓣,上小下大的圆构)

山门

-宋式柱头铺作,清式平身科

牌楼门

-很古的建筑
-斗栱:六铺作出三抄,华栱三跳;柱头铺作,环着灯笼榫构造;补间铺作,每跳45度斜栱。

天宁寺木塔

-塔高九级,下四层砖造,下三层斗栱及二、三、四层平座亦砖造。虽属砖造,但在角上则用砖砌成八角木柱形,门窗踏板,亦用砖砌出。第四层以上斗栱及各层檐均为木造。下三层补间铺作三朵,上六层每面两朵。

广惠寺华塔

-形制为海内孤例。第一层作八角形,各隅面又另加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在塔身各正面及套室之外面都有圆栱洞门;在套室之各斜面有假作的直欞窗子,各转角处均有假柱,柱上有两层相去极远的阑额。斗栱配置奇特,每面有一朵主要补间铺作在正中,两旁另加两朵次要的补间铺作,少见做法。

第二层平正的八角形,每面三间,下有平座,上有斗栱檐瓦。每面当心间是门,梢间是假方格楞窗。斗栱是出两条偷心造,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奇特之处在两相接面阑额之安置,不是同高,而是上下相错,极少见的做法。

第三层平座甚大,塔身则骤小;仍是八角形,四面是门,四面是假窗。斗栱皆如意式。

第三层以上便是一段圆锥形,其上依八面八角的垂线上有起的浮雕,狮像和单层塔相间错杂地排列着,其座之八角有力士承托保卫,八面有张嘴的狮头;圆锥之上有斗栱的八角形檐顶,再上还有尖盖。

-号称唐建,金、明、清屡次重修,确实年代甚为可疑。

临济寺青塔

平座及初层檐的斗栱出双抄,第二层以上出单抄,第二、四、六、八层上补间铺作有斜栱的如意斗栱,三、五、七、九层只用单纯华栱,斗栱布置上也经过一番匠心。

开元寺砖塔 及 钟楼

-砖塔:正方形,高九级,砖砌无斗栱,只有叠涩的檐,最下层有圆洞门,上八层有小床。形制为四塔最古,建于明嘉靖,实为四塔之最新。

-钟楼:角栱有修长替木,补间铺作只是浮雕刻栱,四柱上有短而大月梁,梁上又立柱,柱上再放梁为悬钟之用。

县文庙

大成殿

-建筑构架简洁了当合理,县志写为明洪武,可能是将原有古寺改建,将佛殿改为大成殿,疑为唐末五代遗构
-内柱前后各向外移一步,内柱上五架梁,梁架用简单驼峰及斜柱构成。斗栱五铺作,单栱,偷心造。柱头上两跳华栱,补间铺作无华栱,柱头枋上浮雕刻栱,下安侏儒柱。角栱及角梁后尾搭在单根抹角梁上。

县文庙 大成殿

赵县,同在石家庄市,去正定时可同往。

安济桥(洨水上,隋,李春,空撞券桥)

单券桥,弧券半径27.7公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并列砌券法(常见于巴比伦,不同于罗马式),各块之间用腰铁连接,各道券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络。用厚约33公分的石板作券伏,但是单薄的券伏和它上面不甚重的荷载产生的摩擦力并不足以阻止这些券向外倒出倾向。

第1和2小券相接处,用石墩放在大券券面上承托,原造将大券面凿平(东面),重修却斜放在券面上。第2小券商如意兽面大概是原构。因为用这种小券,大券商的死荷载减轻了许多,材料也省了许多。

预防各个券向外倒出的措施:
1. 用伏
2.小券券脚处有特别伸出的石条,外端刻作曲尺形,希冀用它们勾住往外倒的大券
3.小券脚与正中如意石之间有圆形钉头,表示里面有长大铁条,以供给石与石之间缺乏的粘着力
4.桥两端宽,中间窄,设计者将中部阔度特意减少,使各道券有向内的倾向来抵制外倾

西面五道券明末崩塌,东面三道券乾隆年间倒塌。
北端雁翅为清所为,用于保护桥基和堤岸。

永通桥 (小石桥,西门外清水河上)

栏杆:正德年间仿古年代修建,不分格,斗子蜀柱,驼峰托斗;清代补分格
河神像,北面东段小券上浮雕飞马,清秀飘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三、佛塔经幢 1.佛塔 (1)概述 ①地位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出现较早,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②历史发展 ...
    槑槑啊阅读 905评论 0 1
  • 第8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1.台基依照使用功能和外形,大体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
    槑槑啊阅读 2,337评论 0 1
  • 那些天懵懂临摹的彩铅画 因为喜欢 所以画 希望它的劣拙 可以被时间打磨
    黄小姐丫阅读 1,481评论 0 3
  • 少司命的《烟笼长安》,扣我心弦,这是我听到了,付之于我笔下。 长安繁华,丝竹交错,是谁曾弹奏一支《金缕曲》,...
    葬雪羽殇阅读 868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