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宋老师
01.
前段时间,Danny给我讲了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是一九九几年的时候,一种叫做电脑学习机的东西(可以用电视做屏幕来练习电脑打字的机器)刚刚兴起,他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够拥有一台。
他和妈妈一起去商场看了好几次,每次Danny都忍不住在柜台前多徘徊一会儿。
妈妈告诉他说,“如果你考到前十名,我就给你买那款800块钱最好的学习机。”于是Danny就拼命学习,终于考进了前十名。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但是在真正购买学习机的时候,妈妈临时决定买另外一台价格便宜,但是却少了很多功能的600块钱的学习机。
而且妈妈在掏钱的时候,忍不住哭了起来。因为妈妈感觉赚钱不容易,心疼花了这么多钱。
妈妈的举动这让Danny产生了深深的内疚感,他觉得自己的欲望是有罪的,给妈妈造成了额外的伤害。
后来,类似的事情不断地在Danny身上发生,这就在他的头脑中植入了一种限制性信念:我不配过上最好的生活。
Danny现在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也有一份不错的工资收入,但是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总是不敢争取最好的。因为潜意识告诉他:自己的欲望是有罪的,自己不配拥有最好的。
在买衣服、买鞋的时候,他总是喜欢买打折便宜的。并且买了新衣服之后,他总是不愿意马上穿新的,因为他觉得这样太扎眼。在原先的工作中,部门当中曾经有晋升的机会,他也不敢全力争取,即使他有这个实力。
有一次,Danny告诉我说,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是自己的好胜心比较强,他依然在所有的竞争中都不愿意成为第一,他最多只想竞争第二的位置。
虽然Danny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努力,但是“我不配得到最好的”这一信念,始终让他的个人发展不愠不火。在他人生的几个重要转折点,他好像都没有拼劲全力,故意“放水”了。
02.
我和Danny有很多类似的经历,同时我们身上也有太多的共同点。即使我现在已经攒了一点钱,每次买双运动鞋,或者是买衣服也总是想去买打折的。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经常会觉得自己不配过最好的生活。
这一点,在我的两次升学经历当中,体现的特别明显。
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摸底考试当中,我考了读高中以来的唯一一次全班第一(之前我一般都是排第二名),这个成绩在全市也排到了前30名,老师也因此把我当成了重点大学的苗子来看待。
这一切都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自从考了第一名之后,我经常夜里失眠。最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我和重点大学差了几分而失之交臂,只能去一所二本学校。
当时,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周围很多人都觉得我太可惜,他们建议我复读,来年再战,争取考一所重点大学。但是我却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因为我觉得上一所二本大学也挺好的。
读大学之后,我当了班长,很积极地去参加一些活动,这让我多少积累了一些自信。但是在考研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勇气去报自己最心仪的那所重点大学。最终,我再次心安理得地去了一所非重点大学去读研究生。
03.
后来,我有机会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其实只要我稍微肯努力一下,或者是稍微再耐心地等待一下,我就有可能会谈到更好的版税条件,获得更好的推广资源。
但是我却显得毫无自信,急不可耐地和一家出版策划公司签订了合同。
最终的结果就是,由于我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图书的封皮和内容排版都不够美观,而且图书定价偏贵,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销量。
虽然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大部分都反馈说书的内容很不错,但是很遗憾,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这本书的销量远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最后定的出版社是我喜欢的,合作的那家出版策划公司在后期也竭尽全力地做了一些市场推广。
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了能够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三年多来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写作上,自己真的是拼尽了全力。
但是因为“我不配拿很高的版税”、“我不配找最棒的市场推广公司”这些限制性信念的存在,让我在需要完成最精彩的临门一脚的时候显得毫无自信,最终导致和更好的机遇或者是更高的平台失之交臂。
04.
记得有一次参加心理学的培训班,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位男士上台发言,发言内容让我感到印象深刻。
这位男士当时的身份是当地的一名知名企业家。在台上,这位男士深情地感谢了自己的老婆,他说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被她的老婆给夸出来的。
开始的时候,他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虽然他有些不安于现状,但是又缺乏改变的自信和勇气。
但是他的老婆却一直在鼓励他、夸他、暗示他有商业头脑、相信他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在自己老婆的不断鼓励下,这位男士最终鼓起改变的勇气,并且真的成为了老婆所期待的那番模样。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当我们深受某些信念影响的时候,这些信念最终就真的会变为现实。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最好的东西的时候,在潜意识的运作下,最终我们就真的会和最好的东西失之交臂。
05.
作为一名心理学的爱好者,我经常会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在自我分析的过程中,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方式中,深深地体现了原生家庭的烙印。
我并不是在这里教唆大家去怨恨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是去责怪自己的父母。
因为很多父母,已经在竭尽全力爱孩子了。而他们所传递给孩子的一些限制性观念,往往是是由他们成长的环境所决定(例如物质生活匮乏,对个人价值的过分贬低等),然后他们又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和大家一起更好地觉知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而对问题的觉知,往往就意味着改变的开始。
武志红《心灵的七种兵器》当中讲到,我们不仅应该明白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同时也应该明白,“我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已经是一个强壮有力的成年人了,我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用一些自我欺骗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每天自信地告诉自己:我配得上过最好的生活。然后,改变会慢慢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