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娃闹的不轻,为什么呢?
因为强制关灯让他睡觉了。
在床上打滚,不肯盖被子,不肯穿衣服,不肯让人抱,喉咙里发出嘶吼的声音。
是真急了。
一直到把这股劲都发泄完了,才开始叫妈妈,让我抱,但还是不肯穿衣服盖被子。
我把他放床上,自己像被子一样裹住他,再把被子盖我身上,慢慢说话唱歌,好一会他才睡着。
2点多又起来玩,我熬不住了,交给老公和外婆,我先睡了。
早上醒来,外婆已经带儿子出去玩了。
我顶着一脑袋鸡窝走出房门,只觉得又乏又饿。
嗯,饿是个好现象,说明我还有瘦下去的希望。
低头一看,满客厅的玩具,小车,木头做的鱼,米奇和他的朋友家人们,还有各种小瓶子,小桶,跳绳。
家里各种小玩意都被外婆留下来给儿子做了玩具。
于是,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掀玩具。
什么叫掀呢?
小手小胳膊伸进去,抓住最里面的,胳膊一横扫,哗啦~
姿势那个简单方便快捷,动作那个熟练,你别说,这样还真省事。
每次大人把玩具收拾好放柜子里,他爬上去,先从柜子把玩具掀到沙发上,再从沙发上掀到地上。
有时候光掀到地上也不够,还要再拨散了,非要到处都是才肯罢休。
他还有另一个从几个月就开始有的好习惯,把玩具塞到沙发底下。
几乎每隔几天就要拿棍子扫一扫沙发底,拨出一大堆小玩具来。
所以你们想象一下我现在看到的客厅是什么样子吧。
玩具摊成这样,不干净不整洁不说,关键是危险。
有时候他爬到窗台上,没站稳摔下来,有时候玩木马不老实往旁边歪,甚至走路不当心,踩着玩具都滑一跤。
外婆是收拾累了,她一边往柜子里放,儿子一边往外拿。你的目的是收拾干净,他的目的是营造出玩具满天下的感觉。
玩具摊成这样已经好几天了,我站在原地想了想,干脆来个彻底的吧。
找一个大袋子,挨着把所有玩具都捡起来扔进去。
我是要把所有玩具都收起来吗?
不是。
都扔了以绝后患?
也不是。
把大部分的玩具收起来,藏在他不注意的地方,只留几个最近喜欢玩的。
这样一来,他玩的选择余地就小一些,即使乱了也不会到处都是。
二来,能保持新鲜感,这几样玩腻了就换一批。
要说起来,任何东西多了就不招人待见了。
玩具多了孩子不珍惜,游乐园去多了也觉得不好玩了。
第一次买名牌包和衣服可以兴奋好久,次数多了也就那样。
同样的,第一次遇到挫折会觉得千难万难,只要迈过去了,后面再多遇到几次,也就明白基本套路在哪儿了。
物以稀为贵,老话真是没说错。
多与少的妙用,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可是能领悟的人不多。
如果孩子怕生,多带出去玩,多见生人就好,开始总躲在大人身后,时间长了自然就习惯了。
如果孩子喜欢坐摇摇车,天天带他去坐就行,一天1块钱,花不了多少他就觉得没意思了。
相反,如果希望每一次你板着脸的时候,孩子都能听话,那么你应该做到的,是平时尽量不要板着脸,只在特殊时刻使用绝招。
琢磨琢磨,多多少少,多有意味的两个字。
很多人说孩子难管不听话,其实在我看来,只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你没有问过他怎么想;
第二,你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达到你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