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惯性,如果沿着固有的思维去想问题,很容易让自己受限。
在《延展: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这本书里,美国莱斯大学管理学亨利·加德纳·西蒙兹讲席教授斯科特·索南沙因(Scott Sonenshein)介绍了三种可以帮你打破思维惯性的方法。
第一是局外人的视野。一组针对各学科科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专业知识越是和问题不相干,他就越有可能解决问题。生物学家解决的化学问题,比化学家解决的还要多;特定领域之外的科学家解决这个领域问题的方式和专家虽然不同,但往往更好。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随着专业知识的增加,人们容易被自己的认知束缚,不断地用已经掌握的方式处理问题,就算面临新问题时也是一样。而使用局外人的视野,就可以灵活地看待资源,发挥资源的延展效应,实现多方式、多角度利用。
第二个方法是即兴的智慧。书里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即兴喜剧的表演模式,即兴喜剧要求表演者首先充分接受搭档给出的情境,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创造。表演的基础是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行动起来。如果我们想做得更好,不要过度遵循计划,而是成为更好的聆听者和挖掘者,聆听资源的声音,挖掘资源的潜能。
第三个方法是混合各种条件的能力。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经奉劝企业家们:“要么收买你的竞争对手,要么彻底打败他。”从追逐的视角来看,韦尔奇的建议是合理的,资源有限,竞争对手很可能会抢走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从延展的视角来看,打垮竞争对手是一种无谓的消耗,妨碍了他们发现和创造更多的资源。我们首先要清楚竞争和友谊怎样和平共处,比如,经营美食餐车的摊主们可以互相照顾彼此的生意,友好举动并不会消除竞争的存在,而竞争与友谊的混合激励他们追求卓越。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盘活存量、用好存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看起来难,但却更有操作性,毕竟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卡特在偶然间发现了,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对运气的系列研究和试验。怀斯曼总结了如何引来好运气的4个主要原则,分别是:最大化那些潜在机会、倾听你的直觉、期待好运,以及把坏运气变好。他还建议人们可以通过冥想来增强直觉和放松,每星期至少与一个新认识的人交谈。在怀斯曼发起的试验中,人们采用了这些原则和建议,一个月后,有80%的人表示自己变得更幸福,也更幸运。
卡特在《赫芬顿邮报》的一篇文章中提出,如果怀斯曼可以训练人们获得好运,这些技能也可以教给孩子。她给家长提供了几个教导孩子的基本策略,比如,让孩子接受新的体验、学会放松、维持社交联系,以及与陌生人交谈等,这些技巧的共同主题是——让孩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保持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情绪上。
卡特认为,当你对周围的观察越多,你就越可能捕捉到有价值的资源,或避开悲剧事件,“幸运的人并不是靠魔力来吸引机会和好运,他们会睁大眼睛,四处观察。这也意味着,任何会影响身体和情感能力的事物——比如焦虑——也会影响所谓的‘好运’。焦虑在身体上和情感上都让我们远离了可能的机会”。
她认为,焦虑会缩小我们的视野,让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潜在的威胁上,减少了与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很多父母都教导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卡特觉得,这样也会让孩子害怕他人、产生焦虑,无法接触到人们可能会带来的机会。她建议,父母要接受幸运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打开自己的思想,减少孩子对于遇见陌生人的恐惧和焦虑,从而使他们获得陌生人可能带来的有利联系。
对收到的超过1000位职场人士的反馈分析表明,在美国,职场人士认为自己面对最大的的挑战包括:平衡工作与生活;管理工作负荷;同事交往;职场政治;与上司打交道等。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研究还发现,最为普遍的一个职场问题是,求助恐惧症。也就是,人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开口求助。大约84%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在工作中需要帮助,但是,有35%的人承认自己害怕在工作中寻求帮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说,他们宁肯每周加班6个小时,也不愿意去寻求帮助,因为这样会显得他们能力不足。但是,有60%的人会在事后后悔当初没有寻求帮助。
此外,“周日恐惧症”和“更优选择恐惧症”也很严重。
周日恐惧症指的是,在新的一周工作开始之前,周日晚上表现得很焦虑。有8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有“周日恐惧症”,而且,在年轻的职场人士中,比例会更高,比如1981年后出生的千禧一代人中,“周日恐惧症”高达91%。
“更优选择恐惧症”指的是,由于害怕变化而不愿意去寻找更好的机会。有68%的受访者承认了这一点,他们知道外面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却没有去主动寻找。原因可能包括他们已经在这份工作上工作了很长时间,或者在工作之外有其他棘手的事情要处理,因此不愿再添变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