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2日至23日,我随杨凌示范区作家协会采风团平生第一次踏上了美丽的大荔县。
经过对美丽乡村、智慧农业、孝道文化、大荔冬枣的实地参观学习,大荔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地方,是黄河、渭河、洛河“三河合一”的风水宝地,养育着75万勤劳善良的儿女,广袤的土地油画般美丽。初秋季节,远远望去,黄河像一条天边的金丝带,镶嵌在黄河岸边几十万亩荷塘,荷花鲜艳,鲤鱼飞跃,七彩民居,让人仿佛步入江南水乡。
行驶在乡村的大道上,道路宽阔、平坦、整洁。各家各户院落整齐排列,院门前空阔地方都用白色栅栏围着,圈成了一片片花圃,虽然是初秋,花园中各色鲜花依然竞相开放,迎接着路人到来。迎面而来的花香气息使人陶醉,久久不愿离开。放眼四周,道路两边墙上,涂写着文明标语,有的还刻画着一幅幅大荔人的中国梦想和大荔古人孝顺父母的经典故事。大荔真的很美,很可爱。
暑去秋来,我漫步在美丽的同州湖畔。湖水清澈透明,好似一块蓝盈盈的水晶。湖的两岸整齐地植满了绿色植物,在秋风吹拂下,红的、粉的、白的、紫色的花,犹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小路上,不时地有散步的人群和情侣走过,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远处,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夜晚,同洲湖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音乐喷泉,更是五光十色,争奇斗艳,围观的人们唏嘘不已,一排排路灯灯火辉煌,照亮了清洁、美丽、安详的大荔。
难怪大荔夺冠“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正在建设全域农业公园,以1800平方公里全域范围为整体,拟建成中国枣文化博览园等6个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打造花海畅家、水邑平罗等10个田园综合体,陕商文化八鱼村、黄河文化赵东村等8大文化村落,形成农业科普观光游等10条乡村旅游线路,美丽乡村、产业园区、A级景区连点成面,一二三产融合互通,力推在全省全国,率先建成首个以县域范围为主体的国家农业公园。
道路两边的冬枣大棚,飞驰的车辆难以阻断我的视线,白色的冬枣,小苹果般,把不足两米的树枝压得抬不起头来,点点红晕,少女般脸庞,恰似在欢迎客人的到来。
大荔冬枣享有“南荔枝,北冬枣,百果王”的盛名。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甘甜清香、营养丰富,可食率达95%。经科学分析,冬枣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其它果品相比,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被誉为“百果王”、“活维生素丸”。另外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防癌、防心脑血管疾病之功效,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被称为“天下奇果”。
大荔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积温、光照为关中之冠,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鲜食枣的种植。大荔冬枣比我国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冬枣要早熟15天,大棚冬枣早熟的优势在全国突出。每年8月到次年1月都有冬枣上市,有效延长了冬枣销售时间,避免了集中上市的市场风险。
近两年,在大棚冬枣成熟季节,出现了“断园”销售的订单农业模式,客商在地头根据每个枣园挂果情况和枣农现场确定整园收购价格,采摘时间由客商确定,但采摘之前枣农要负责对枣园进行正常管护。这种“断园”销售模式有效解决了冬枣“采青上市”的难题。大棚冬枣产品供不应求,畅销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浙江、镇江等大中城市,远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我来到安仁镇小坡村,身体略微发胖、个子不高、肤色黝黑的党支部书记薛安全介绍说,他们村素有“冬枣第一村”的称号,随着他的引领,上到了一个二层楼上,举目望去,视线里四周全部都是冬枣大棚,白花花一片,五米见方“枣赢天下”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我驻足沉思,想来这几个字一定是有来头的。可不,都已经畅销国内外市场,前景如此开阔,早都“枣赢天下”了。
如今的“冬枣第一村”虽然赢得了天下,可在20年前却是一片贫瘠的荒芜之地。
20年前,在小坡村,土地流转费用不超过15块钱一亩,2000年前后群众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是省级贫困村。 “种一葫芦打不下半瓢,这片地谁种谁赔。”薛安全这样形容20年前的小坡村耕地情况。“远看水一片,近看全是碱”,小坡村耕地属于高度盐碱地,附近缺少灌溉水源,虽说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打的每口井,水都是苦的,无法灌溉农作物。
当年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去了南方打工,而另外一些不舍得离家的群众只能用300块钱承包附近的“优质”耕地来维持生活。
为了改变现状,2002年薛安全经过调研发现,这片土地适合种枣树,如果能解决灌溉水的问题,那么这里的枣产业一定能做起来。谁料他的计划大多村民不很赞成,因为这片地村民再熟悉不过了,多少年来盐碱地根本啥也种不了,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可薛安全不这么认为,一万五千亩地不能这么荒废着,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把土地紧紧的依附在自己身上,视为生命一般,可地荒在那里他心疼啊。
找准了病根,薛安全开始带领村民,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他联系了几个村干部,决定带头种值枣树,反复商量,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他认为过去大家没有找到合适的作物,而枣树适合这样的土地,一定能成功。不过薛安全也明白,如果灌溉水的问题不解决,就算是很耐盐碱的作物也无法良好的生长。 说干就干,薛安全不顾大家的反对,实施了他的“枣赢天下”宏伟蓝图。通过打井寻找好的灌溉水源,从外面往地里拉水灌溉,一段时间后,薛安全发现换了灌溉水之后,枣树苗居然真的成活了。由此他进一步确定了改变灌溉水是这片盐碱地能够发展的根本原因。
他和几位村干部,决心要在600多亩的村提留地上面种起枣树。他用自己手里的几十万元,从外地购置回枣树苗,先让村干部种植,费用以后再说。 通过前期的试验,薛安全带领着几名群众开始了他们的“引洛下滩”工程,通过修建水渠把洛河水引到这片贫瘠的黄河滩地。
由于缺少资金,这条致富水渠修了两年多才完工。有了适宜枣树的水,薛安全开始扩大了种植面积。枣树终于结果了,群众终于可以有收入了,村民们等待着当年的丰收。当他们的枣儿进入市场之后,发现这个品种的枣儿根本卖不上价钱,最后只能以每斤三毛钱贱卖了。真是一波三折呀,薛安全带着村民求教专家,决定换枣树品种,选择市场上价格相对高的冬枣来种植,第二年,他又购买回冬枣树芽进行嫁接,把所有的枣树换成了品质更好的冬枣。
就这样小坡村的冬枣产业红红火火发展了,就在3年后的成熟季节,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了,眼看冬枣就要成熟了,群众满心喜悦期待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可一场场连阴雨彻底浇灭了群众致富的希望,冬枣在遇到雨水后都慢慢的坏掉了。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打拼了六七年的致富计划似乎要面临失败?这时,薛安全就想办法,既然冬枣不能淋雨,那为什么不能用塑料膜盖着,既能增温又保护了冬枣。
冬枣成熟时间刚好是关中地区雨水较多的时候,如果能避免冬枣在这个时期被雨淋,杜绝损失,那这个产业完全就可行了。
自此,发展设施农业的想法出现在了薛安全的脑海里,180亩的设施大棚在小坡村建了起来。村民李建华当年种植的10亩冬枣被客商23万元收购了,还给自己买回来小轿车。23万呀,小坡村的村民人老几辈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如今一户就赚了这么多!
这一年冬枣大丰收了,薛安全和村民喜出望外,终于看到了希望,七八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贫瘠的黄河滩里终于长出了“金蛋蛋”。
“创新拼搏才是硬道理。”薛安全反复提到这句话,如今小坡村的冬枣产业从600亩发展到了14000亩,每到冬枣成熟的季节,都会有全国客商来此收购,平均每天从小坡村发出的拉枣卡车就有三四十辆。
冬枣成了小坡村的主导产业,全村收入的90%来源于冬枣产业,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仅冬枣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近2万元。
看到成功后的薛安全,又一次激动的拿着脆甜的冬枣给来客说:大荔冬枣,老人吃了腿不疼,小娃吃了真聪明,妇女吃了赛美容!
当年贫瘠的小坡村用豪迈的“枣赢天下”精神终于走上了致富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逆袭之村”。当年许多祖祖辈辈生长在这里的青年人,钱袋子鼓囊囊地,买起轿车,纷纷进城,领着老婆孩子去城里享受更加文明富裕的生活了。小坡村的“枣赢天下”精神,也带动了周边的冬枣产业种植,附近集中连片发展的设施大棚冬枣已达到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安仁镇、朝邑镇、赵渡镇、范家镇发展冬枣15万亩,已成为大荔县最大的冬枣生产销售集散中心。
如今,冬枣已成为大荔县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大荔县围绕打造“中国冬枣第一县”的目标,全县冬枣种植面积26万亩,冬枣总产量将达到22万吨,产值突破23亿元,枣农亩均收入2万元以上。
枣赢天下,拭目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