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存量个人贷款定价基准,要不要转换为LPR

突然收到一则银行短信:

尊敬的客户,根据人民银行要求,工商银行于2020年3月1日-8月31日开展存量个人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您可通过手机银行、智能柜员机等多种渠道办理,请关注【中国工商银行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点击“智金融-个人贷款”查看详情。疫情期间,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方式如下:下载中国工商银行APP—登录/注册—全部—存贷款—利率基准转换—一键转LPR。如您未办理我行贷款或已完成转换,可忽略此短信,感谢支持!【工商银行】

一头雾水。

什么意思?

调整贷款利率?

是必须转换的吗?

看了好几遍,又根据提示去公众号看了政策详情以及答疑,才有了点模糊的概念。

稍微理一理。

就是说,在2020年3月1日-8月31日期间,你的个人贷款利率有转换成LPR的权利。不过,每笔贷款只能转换一次,转了之后就不能转回来了,所以要自己想好。

那什么是LPR?

对普通人来说,完整精确的概念没意义。简单来说,LPR,是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我们原来的个人贷款合同,定价一般参照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每个重定价日,利率会根据最新公布的定价基准和约定的浮动水平,来重新计算。

但去年,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第30号公告,表示要把贷款基准利率转成LPR。

因为LPR每月公布,相比起来,市场化程度更高,更能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

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实在满脑子浆糊。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市场利率下降是大趋势。

可如果说,选择LPR利率肯定会比原来低,又没办法如此笃定。

问银行,银行表示:转不转看你们自己,不强迫。

看似给了选择权,其实是给很多人增添了不必要的烦恼。

因为,普通人的个人贷款,比如多年前办理的房贷,无论现在怎么选,短期内都看不到差异。

各方意见也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而2020年以后的新贷款,大概率会用LPR。毕竟人民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已经改成它了。

似乎怎么看,LPR都是必然。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2020年以前的老贷款怎么选。

我们纠结的本质其实是:

对于个人来说,选择原来相对固定浮动不大的利率好,还是选择LPR跟着市场沉浮好?

两者差别,到底有没有人说得清?

脑袋都大了,所以我决定先搁置。

不过,至少可以确定有一种情况,没必要转换——处于最后一个重定价周期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

什么意思呢?

按我的理解,就是指,贷款到最后一年了,或者,一年内就准备还完全款的情况……吧。

最后,分享一段挺有道理的废话:

如果你认为未来LPR会下降,那么转换为参考LPR定价会更好,因为你可以享受到利率下降的红利;如果认为未来LPR可能上升,那么转换为固定利率就会有优势,因为你回避了利率上升的风险。

说了和没说一样。但就是这么个理。

要是每次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都得努力研究透了才能下决定的话,做事效率好像太低了。

由此想到,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能力好像是分析提炼能力啊……

不然,每次只能空喊救命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